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覺的意思、無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覺的解釋

(1).未睡醒。《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朱熹 集傳:“覺,寤也。”

(2).沒有知覺。 三國 魏 曹植 《金瓠哀辭》:“天長地久,人生幾時?先後無覺,從爾有期。”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使我無覺無知,則草木夭夭,殺斬不知,而何有於他物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覺”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未睡醒
    這一釋義源自古典文獻,如《詩經·王風·兔爰》中的“尚寐無覺”,朱熹注解“覺”為“寤”(即睡醒),意為沉睡未醒的狀态。例如:“林柱恍若不覺,身體不由自主地隨心而動”,此處形容人處于無意識的朦胧狀态。

  2. 沒有知覺
    指失去感知能力或處于無知無感的狀态。例如曹植《金瓠哀辭》中的“先後無覺”,描述生死之間的無感知;康有為《大同書》則以“無覺無知”比喻對周遭事物的麻木。現代用法中也可延伸為對事物的遲鈍或忽視,如“瑞士若沒有遊客,便會美得寂寞、富得枯燥”。


其他補充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或現代延伸意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覺》的意思

《無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着“沒有覺察”或“沒有知覺”的意思。它常常用來描述一個人沒有察覺到、意識到 或者感覺到某種事物的存在。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覺》中的第一個字“無”拆分部首為“一”,拆分筆畫為“4”;第二個字“覺”拆分部首為“見”,拆分筆畫為“7”。

來源與繁體

《無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篇中:“人之所以能有不覺者,以其有覺也;人之所以能有不知者,以其有知也。” 這句話意味着人們之所以會有沒有覺察或不知道的事情,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有覺察和知覺的能力。

繁體字“無覺”是大陸簡化字和新加坡簡化字對應的傳統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常常以繁體字形的形式存在。古時候漢字寫作“無覺”,與現代簡化字“無覺”有所不同。

例句

1. 在外面下着大雨,他走在街上卻完全無覺,渾然不知。

2. 她對他的愛慕毫無察覺,他的心意她始終無覺。

組詞

無視、無知、無感、無情、無辜

近義詞

不察覺、無感知、未覺察

反義詞

有覺、有知、有覺察、知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