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肉袒面縛的意思、肉袒面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肉袒面縛的解釋

去衣露體,縛手于背,以示降服順從。《史記·宋微子世家》:“ 周武王 伐 紂 克 殷 , 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司馬貞 索隱:“面縛者,縛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南朝 陳 徐陵 《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 侯瑱 跋扈 江州 ,公私阻絶,即平北賊,仍事南征,肉袒面縛,歸首闕庭,即為申聞,優其禮秩,臺儀不貶,位遇兼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肉袒面縛"是源自中國古代投降禮儀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戰敗者以裸露上身、反綁雙手的方式表示臣服。據《漢語大詞典》第5卷第123頁記載,該詞可拆解為兩部分:"肉袒"指脫去上衣裸露肢體,象征放棄抵抗;"面縛"即雙手反綁于背後,面朝勝利者方向跪拜,體現完全屈服的态度。

從曆史溯源看,此儀式最早見于《史記·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此處記載商朝貴族微子啟向周武王投降的場景,完整呈現了該儀式的三大要素:袒露身體、反綁雙手、攜帶象征臣服的祭祀禮器。這種投降方式在先秦時期形成定制,《左傳·宣公十二年》亦有楚莊王接受鄭伯"肉袒牽羊"請降的記載。

該儀式的文化内涵包含雙重象征意義:其一,裸露身體表示解除武裝,消除威脅性;其二,自我束縛展現完全放棄抵抗的誠意。據《周禮·秋官》記載,此類儀式需在"軍門"前舉行,突顯其作為正式受降程式的莊重性。漢代經學家鄭玄在《禮記注疏》中強調,這種禮儀包含着"以陰禮親邦國"的政治智慧,通過儀式化的臣服實現政權更疊的合法性建構。

在現代漢語語境中,"肉袒面縛"已演變為具有文學色彩的典故用語。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為"形容徹底認罪或投降",常用于曆史論述或文學創作中。例如在分析楚漢之争時,學者常引用該成語形容項羽垓下之敗後的絕望處境,突顯其窮途末路的悲劇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肉袒面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詞義與結構

2.曆史典故

出自《史記·宋微子世家》:商朝末年,纣王殘暴,其兄微子啟(宋國始祖)在周武王伐纣時,帶着祭器到軍門前“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持茅,膝行示降。武王感其誠意,赦免并恢複其地位。

3.用法與語境

4.近義詞

5.文化意義

這一成語體現了中國古代“以柔克剛”的處世哲學,強調通過主動示弱化解沖突,也反映了古代禮制中的投降儀式規範。


若需更多例句或相關典故擴展,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暴荒罷散畢壤不聞不問琛賂村措大存立東牆窺宋瘋話風火性風矩輻至改構高義薄雲根緣挂一鈎子鬼眼含經和從或是監守剿絕嬌娜系帶京口酒吉祥坐擠擁看出刻版苦思冥想磊瑰不覉料絲靈能領有骊淵馬郞沒了收旁狎陪幄頃代清風使頃匡融洽三臡三心少壘廈屋身火神酒矢橛適要雙峰駝舒緩順風轉舵曙霞蒐集塘報位次微熹謝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