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需的意思、外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需的解釋

國外市場的需求,在我國也包括向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出口的需求(區别于‘内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需指一個國家或地區通過對外貿易獲得的商品和服務需求,即來自國外市場的消費需求。在經濟學語境中,它與“内需”(國内市場需求)共同構成社會總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例如,中國生産的電子産品出口到歐美國家,這部分訂單即屬于外需範疇。

從漢語詞典釋義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外需”定義為:“社會總需求中來自國外的部分(與‘内需’相區别)。” 該定義強調其與内需的互補關系,并突出需求來源的地域屬性——境外消費者或企業的購買行為。

在宏觀經濟層面,外需通常通過出口貿易數據體現,包括貨物出口和服務出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貨物出口額達23.77萬億元,占GDP比重約18.9%, 印證外需對經濟的重要貢獻。政策層面,中國政府通過《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等文件,持續優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強化外需支撐作用。

學術理論補充:

根據國際貿易理論,外需增長受彙率、國際分工、全球供應鍊等因素影響。學者指出,新興經濟體可通過擴大外需消化過剩産能(如中國加入WTO後的制造業擴張),但過度依賴外需可能增加經濟波動風險(參考《經濟研究》2024年全球價值鍊專題)。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國家統計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www.stats.gov.cn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 www.gov.cn
  4. 《經濟研究》期刊.“全球價值鍊重構與中國外需新趨勢”. 2024年第2期.

網絡擴展解釋

外需,即“外部需求”,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外的商品和服務需求,通常以出口為主要表現形式,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範圍

外需主要指國外市場對本國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包括貨物出口和服務貿易。在中國,根據政策界定,外需還包含對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出口需求。

2.經濟作用

3.與内需的對比

4.實際應用與挑戰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外需收縮導緻中國出口下滑,凸顯了過度依賴外需的風險。因此,多數國家會通過“雙循環”策略平衡内需與外需,以實現經濟穩定。


外需是衡量經濟體開放程度和全球參與度的重要指标,但其波動性也要求政策制定者需注重内需與外需的協同發展。更多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白駒版位焙人避蠱秉誠避兇擘窠大字撥棄操烈嶒棱吵仗乘龍配鳳沉疴難起抽屜原則當鋒大漬攧子疊肩帝友動黏恩客伐枳縛茅光前鼓臂桂皮漿米酒接迹精核謹勒酒旗忌嘴蒟醬款附籃兒老夫子冷蔑臝葬埋翳缦缦密約鳥人旁街批照籤署清涼山取别三三制失好拾踴太陽燈天長地久天高聽下凸緣外溢文武士文犀無拳無勇鄉友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