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拓疆域,擴展領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書》:“開疆拓土誠無敵,斬将牽旗實可風。” 鄭觀應 《盛世危言·商務三》:“ 英 之君臣又以商務開疆拓土,闢 美洲 ,佔 印度 ,據 緬甸 ,通 中國 ,皆商人為之先導。”
“開疆拓土”是漢語成語,指開拓疆域、擴展領土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由“開疆”(開辟疆域)和“拓土”(擴展土地)兩部分組成,強調通過軍事或政治手段擴大領土範圍。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與清代蔡元放合著的《東周列國志》第102回,秦王對臣子說:“卿等屢立戰功,開疆拓土,今日之敗,乃是衆寡不敵,非卿等之罪也。”。此句體現了對軍事擴張行為的肯定。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擴展理解
該詞與“侵略”有本質區别:前者強調基于生存需求或發展階段的領土拓展(如古代資源緊張時期的擴張),後者則帶有非正義的強制侵占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東周列國志》或近代史資料中的相關記載。
《開疆拓土》是一個成語,其意思是指擴展疆域,開拓新土地。
《開疆拓土》的部首拆分為扌(手)和堯(土),它的總筆畫數為11。
《開疆拓土》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曆史。在古代,國家為了擴大勢力和領土,需要不斷地征服、占據新的土地。因此,這個成語就形象地描述了開拓者不斷征服和開墾土地的場景。
《開疆拓土》的繁體寫法為「開疆拓土」。
在古代,中國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開疆拓土》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闓疆拓土」。
1. 古代王朝頻繁地發起戰争以《開疆拓土》。
2. 這個國家的先秦時期的君王以《開疆拓土》為己任,不斷擴張領土。
1. 開荒:開墾耕種未開墾的土地。
2. 拓展:擴大,開拓新的領域。
3. 增土:往國土中增加土地。
1. 開疆辟土:與《開疆拓土》意思相近,指開辟新疆土。
2. 開創局面:指創立新的局面或形勢。
1. 守土有責:與《開疆拓土》形成對比,指應該守護好本國已有的土地。
2. 退讓:與擴展領土相反,指退讓、放棄已占領的土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