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拖青纡紫的意思、拖青纡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拖青纡紫的解釋

漢 制,諸侯佩帶的印绶為紫色,公卿為青色。因以“拖青紆紫”比喻官位顯貴。 梁啟超 《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三章:“今歲華門一酸儒,來歲可以金*********矣;今日市門一駔儈,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亦省作“ 拖紫 ”。《舊唐書·哀帝紀》:“雖藍衫魚簡,當一見而便許升堂;縱拖紫腰金,若非類而無令接席。” 宋 黃庭堅 《晝夜樂》詞:“直待腰金拖紫後,有夫人縣君相與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拖青纡紫(tuō qīng yū zǐ)是一個源自漢代官制的成語,主要用于形容顯赫的官位或地位。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字面含義與來源
    該成語中的“青”和“紫”分别指漢代公卿與諸侯的印绶顔色:公卿佩青色绶帶,諸侯佩紫色绶帶。官員身着绶帶時,绶帶自然下垂,故用“拖”“纡”形容其飄逸之态,後引申為身居高位。

  2. 成語結構

    • 聯合式結構:由“拖青”和“纡紫”兩個動詞短語并列組成,強調不同等級官員的顯貴身份。
    • 近義詞:纡青拖紫、懷金垂紫。
  3. 用法與例句
    通常作謂語或定語,用于形容達官顯貴。例如梁啟超在《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中寫道:“今日市門一岨儈,明日可以拖青纡紫矣。”。蔡東藩的《南北史演義》亦有用例:“公門皆拖青纡紫,正應竭誠盡節。”。

  4. 文化背景
    漢代以绶帶顔色區分官職等級,紫色為諸侯專屬,青色為公卿象征。這一制度反映了古代森嚴的等級觀念,成語由此衍生為對權貴的代稱。

  5. 讀音與書寫注意

    • 标準發音為tuō qīng yū zǐ,注意“纡”不讀作“yú”。
    • 繁體寫法為“拖青紆紫”,常見于古籍文獻。

該成語濃縮了古代官制文化,通過顔色象征與動作描寫的結合,生動展現了權貴階層的顯赫地位。若需更多例句或演變考據,可參考漢典網()及國學大師()的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拖青纡紫

拖青纡紫這個詞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寫法,用來形容顔色的深淺和豐富多彩。它可以指代物品的顔色特征,如服飾、織物、花卉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拖青纡紫由四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部、缺部、纟部、自部。它們的具體筆畫分别是7畫、2畫、3畫、3畫。

來源和繁體

拖青纡紫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将它們用來描繪人物形象或描述環境。在繁體字中,它們的寫法略有不同,分别是拖輕瑀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拖青纡紫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區别,但基本上保留了相同的意思和部首組合。這個詞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可能有所變化。

例句

1. 這件衣服的顔色拖青纡紫,非常雅緻。

2. 花園裡的花朵拖青纡紫,猶如一幅絢麗的畫卷。

3. 他畫的山水畫以拖青纡紫的顔色聞名。

組詞

托青衣、拖青绫、拖青帽、纡紫裙、纡紫綢、纡紫袍

近義詞

絢麗多彩、五彩斑斓、色彩斑斓、缤紛多樣

反義詞

暗淡無光、單調乏味、無色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