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呼和浩特的意思、呼和浩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呼和浩特的解釋

[Hohehot Municipality] 中國内蒙古自治區首府。位于自治區中部,市區面積2066平方公裡,市區人口75萬。在京包線上,是自治區政治、文化中心及中部物資集散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音譯詞,由"呼和"(ᠬᠥᠬᠡ,höh)和"浩特"(ᠬᠣᠲᠠ,qota)兩個語素構成。作為專名使用時特指内蒙古自治區首府,其詞源可追溯至16世紀蒙古土默特部建立的都城。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

詞義構成 "呼和"在蒙古語中具有"青色"(《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第543頁)或"天然色"的義項,常引申為"天然、純淨"之意;"浩特"原指"遊牧營地",後演變為"城池"的統稱(《蒙古語大辭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組合詞"呼和浩特"直譯為"青色的城池",既反映城市依傍大青山的地理特征,也承載着遊牧民族對自然環境的認知智慧。

曆史沿革 該地名最早見于明萬曆三年(1575年)建成的"庫庫和屯"(蒙古語轉寫),清代文獻多稱"歸化城"。1954年經國務院批準,依據蒙古語發音規範定名為"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這種命名既保留了民族語言特質,又通過音譯轉寫實現了多民族語言文化的交融。

語義延伸 現代語境中,"呼和浩特"已成為兼具地理标識與文化符號的雙重能指。除指代行政實體城市外,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草原文明的意象載體(《中國地名語源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其語義場涵蓋曆史記憶、生态環境和民族融合等多重維度,是語言人類學研究的典型樣本。

網絡擴展解釋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音譯詞,其含義及城市概況可綜合以下信息解讀:

一、詞源與含義 “呼和浩特”由蒙古語“ᠬᠥᠬᠡᠬᠣᠲᠠ”(Kökeqota)音譯而來,意為“青色的城市”。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蒙古文典籍《俺答汗傳》,因曆史上該地區水草豐美、植被茂密,青色(蒙古語中象征自然與生機)成為城市象征。

二、城市别稱與曆史 •别稱:因“青色”寓意,又稱“青城”;現代簡稱“呼市”。 •舊稱:清代至1954年曾用名“歸綏”,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合并得名。

三、城市概況 作為内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截至權威數據統計,市區面積2066平方公裡,人口約75萬(數據來源為,需注意時效性),地處京包鐵路線,是北方沿邊重要中心城市,也是多民族聚居地,包含蒙古族、漢族、回族等41個民族。

四、補充說明 “浩特”在蒙古語中意為“城市”,常與描述性詞彙組合命名,如“二連浩特”(五彩之城)。這一命名方式體現了蒙古族文化與自然地理特征的結合。

别人正在浏覽...

碑池蔽美播播補子愺恅疇壟賜遣待客彈棋道終得死點剁典章制度腹載五車狗仔隊行號核電站後從換工荒閲昒霍鼲子肩胛骨湔洗進居愧悔無地淩忽臨統沒空兒免臣墓木目授鬧沉沉溺情偏卒清倫瘸狼渴疾三明治删省聲焰世間世況手遊誰數聳躍貪罔天放天燭投手土裡土氣望舒草萬歲千秋謂呼韋柔曉白小次小鮮小樂府瞎說白道西赆南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