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宿的意思、屯宿的詳細解釋
屯宿的解釋
屯駐。《宋史·李綱傳下》:“如 鼎 、 澧 、 嶽 、 鄂 若 荊南 一帶,皆當屯宿重兵。”
詞語分解
- 屯的解釋 屯 ú 聚集,儲存:屯糧。屯積。屯聚。 駐軍防守:屯兵。屯墾。屯田(駐軍開墾田地)。 村莊:皇姑屯。屯子(村莊)。 屯 ū 困難:屯蹇(不順利,艱難困苦)。 筆畫數:; 部首:屮; 筆順編號:
- 宿的解釋 宿 ù 住,過夜,夜裡睡覺:住宿。留宿。露宿。宿舍(?)。宿營。 年老的,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宿将(經驗豐富的老将)。宿儒。名宿。 平素,素有的:宿願。宿志。宿疾。宿敵。宿心。 隔夜的,隔年的:宿雨(
專業解析
屯宿是古漢語中表示軍隊駐紮過夜的軍事術語,由“屯”與“宿”兩個動詞複合而成,常見于曆史文獻與軍事典籍。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字義分解
- 屯
本義為聚集、駐守。《說文解字》釋:“屯,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引申為軍隊結集駐紮,如《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屯兵趙壁”。
- 宿
指夜晚留居。《玉篇》注:“宿,夜止也。”特指軍隊在野外過夜,如《孫子兵法》所言“軍無辎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隱含宿營的重要性。
二、複合詞義
“屯宿” 強調軍隊在行軍途中選定營地并駐紮過夜的行為,包含以下要素:
- 時間性:需過夜(區别于短暫休整);
- 防禦性:需構築簡易工事(如栅欄、壕溝);
- 組織性:需安排崗哨、分配糧草(見《墨子·備城門》守城規範)。
三、古籍用例
- 《漢書·匈奴傳》:
“匈奴複屯宿代郡、雁門,殺掠吏民。”
此處指匈奴軍隊在漢朝邊境紮營駐守,伺機侵擾。
- 《後漢書·耿弇傳》:
“弇乃分兵屯宿諸隘,斷其糧道。”
描述分兵駐紮要道,實施軍事封鎖。
四、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屯宿”已罕用,其功能被“駐紮”“宿營”等詞取代,但仍見于曆史研究或仿古語境。例如研究古代行軍制度的著作中,常引用此詞還原軍事場景(參考《中國軍事通史》卷一)。
參考資料: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 《漢書》《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孫子兵法新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
- 《中國軍事通史》(軍事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屯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屯駐,主要指軍隊的駐紮或停留。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tún sù(部分資料标注為tún xiǔ,但結合《宋史》引文及常用語境,以“sù”為主)。
- 詞性:動詞。
- 近義詞:屯駐、駐紮。
- 反義詞:撤離、解散。
2.來源與用例
- 曆史文獻:
該詞最早見于《宋史·李綱傳下》:“如鼎、澧、嶽、鄂若荊南一帶,皆當屯宿重兵。”,指在戰略要地部署軍隊。
- 詩詞引用:
南北朝詩人鮑照的《陽岐守風詩》中“廣岸屯宿陰”,此處“屯宿”可引申為自然景象的聚集停留,但軍事含義仍是主流。
3.使用場景
- 軍事領域:描述軍隊駐紮(如“屯宿重兵”)。
- 文學修辭:偶用于比喻事物聚集或停留(如“芙蓉屯宿露”)。
4.注意事項
- 讀音差異:部分資料标注“宿”為xiǔ,但結合權威文獻及常用釋義,建議優先讀sù。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襃談标石箅子撥草瞻風參審慘恤城建逞谲塵寰辰選釣翁釣遊販夫販婦墳倉稾秣潢洋豲豬華言節目晶晖粳米浄神救時厲俗妓媵課書饋賂枯林苦趣勞罷梨果靈籁淩脅籠箨履霜妙英明聖鳥耘捧戴箧書潛遞清粹青衣魚汽碾權首容範軟溫溫乳鴉濡漬紗罩潭水鐵炭停航我丈五辟無千待萬下鼎鄉傭小爐匠下山謝絶斜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