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鼾息的意思、鼾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鼾息的解釋

(1).鼾聲。 宋 朱熹 《熹伏蒙判院丈垂示用韻喜晴之句率爾奉酬伏乞笑覽》詩:“客枕終難穩,歸來鼾息深。” 許地山 《空山靈雨·愛流汐漲》:“這晚上的催眠歌,就是父親的抽噎聲。不久,孩子也因着這聲就發出微細的鼾息。” 周立波 《第一夜》:“他又放倒了身軀,發出了鼾息。”

(2).氣喘。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蟲篇》:“ 申王 有肉疾,腹垂至骭,每出,則以白練束之。至暑月,常鼾息不可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鼾息(hān xī)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鼾”與“息”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睡眠時發出的粗重呼吸聲,即打鼾的聲音。以下從權威詞典及語言學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分解

    • 鼾:《漢語大詞典》釋為“熟睡時粗重的呼吸聲”,《說文解字注》引申為“卧息也”,強調睡眠中的呼吸狀态。
    • 息:本義指呼吸(《說文解字》:“喘也”),引申為氣息、聲響。

      二字組合後,“鼾息”特指睡眠中因呼吸道不暢而産生的沉重呼吸聲,常見于深度睡眠階段。

  2. 引申義項

    • 象征熟睡狀态: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聶小倩》中“就枕移時,鼾如吼雷”,以鼾息形容沉睡之酣。
    • 拟聲化表達:現代漢語中常作拟聲詞使用,如“鼾息如雷”(形容鼾聲極大)。

二、文化内涵

古人認為鼾息與健康相關,《黃帝内經》提及“息有音”可能是肺氣不宣的表現(非直接使用“鼾息”一詞,但概念相通)。文學作品中,鼾息多用于刻畫人物松弛或粗犷的形象,如《水浒傳》中李逵醉卧的描寫。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出版,第12卷第108頁。

    “鼾息:打呼噜的聲音。”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05頁。

    “鼾息:鼾聲。”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影印本,2013年。

    對“鼾”“息”的形義溯源具有經典參考價值。

  4. 語言學專著:

    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分析複合詞構詞法時,以“鼾息”為例說明“行為+結果”的語義結構。

四、相關成語

“鼾息”是描述睡眠呼吸聲的具象詞彙,兼具生理現象描述與文學修辭功能,其釋義需結合傳統字源與現代語境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鼾息”是一個中文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礎釋義

“鼾息”由“鼾聲”和“息聲”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兩種語境:

  1. 形容睡眠時的深沉呼吸聲:即打鼾的聲音。例如:“他一夜都在鼾息聲中度過,沒有醒來一次。”
  2. 形容安靜的環境:通過“息”字引申為無聲、靜止的狀态,如“深夜的村莊隻餘鼾息般的寂靜。”

二、引證與擴展

古代文獻和現代文學中均有使用案例:

三、醫學關聯(補充說明)

現代醫學中,“鼾息”與睡眠呼吸障礙密切相關。打鼾是因上呼吸道狹窄導緻的氣流振動聲,嚴重時可引發呼吸暫停(如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需通過減肥、手術或器械治療幹預。


總結來看,“鼾息”既有文學化的意境表達,也與生理現象直接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暗中盤算把笏剝脫避塵賓屍纏萦成居逞虐辭伏翠藍翿旌颠乾倒坤颠師惦算調習度料堕羅鉢底獨樹一幟額娘訪古構夏鼓吹曲軌道衡轟然湔濯讦讪警捕激賞蠲忿犀覺皇開燠愧戴饋路酪粥樂歲理茬兒列食鄰家亂實峍崪麥米妙手空空米芾蹑屐捏一把汗平兩前塵影事去殺十字四類嘶鳴添展投艱退休金五角星相去懸殊鄉邑先着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