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ischievous;naughty]∶貪玩愛鬧,不聽勸導
頑皮的小孩
(2) [cunning and stubborn]∶性情刁頑
長舌頑皮村婦
(3) [hard shell]∶指魚甲的堅硬頑鈍
(1).堅硬的表皮。《太平廣記》卷二五七引《皮日休文集·皮日休》:“ 唐 皮日休 嘗謁 歸仁紹 ,數往而不得見。 皮 既心有所慊,而動形於言,因作《詠龜詩》:‘硬骨殘形知幾秋,屍骸終不是風流。頑皮死後鑽須遍,都為平生不出頭。’”此指龜甲。
(2).厚而堅的皮囊。指人的軀殼。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二:“下士鈍暗癡,頑皮最難裂。” 元 楊暹 《劉行首》第四折:“人能清靜常存息,寸心無地皆歸。壺裡乾坤隻自知,空忙殺這頑皮。”
(3).形容堅韌。 清 李漁 《風筝誤·閨哄》:“虧了一雙頑皮的耳朵,煉出一副忍耐的心胸,習得吵鬧為常,反覺平安可詫。” 郭沫若 《星空·廣寒宮》:“我們月中的樹兒都是鮮葳葳的、嫰禾禾的,便用指甲兒也可以掐彈得破,偏這樹兒才這麼頑皮呢!”
(4).形容人的性情刁頑,無賴。《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當初隻説娶過良善人家女子,誰想娶這個沒規矩、沒家法、長舌頑皮村婦!”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四折:“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來,若不打這頑皮不改。” 清 李漁 《風筝誤·鹞誤》:“風筝偷放,也學頑皮 戚大郎 ,從今不敢笑伊行。”
(5).調皮,愛玩鬧。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紉衣被賊》:“撇白翦綹,當做頑皮;走脊飛簷,視同兒戲。”《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這 褚大娘子 本就有些頑皮,不免要耍笑他。” 巴金 《利娜·第二封信》:“你還記得我的驕傲的态度,我的頑皮的微笑嗎?”
(6).指調皮的人。《說唐》第一回:“卻喜兩姓孩子,都是一對頑皮,甚是相合。”
基本含義:
頑皮(wán pí)是一個形容詞,多用于形容兒童、少年等愛玩愛鬧、不聽勸導的性格或行為。現代漢語中,它常帶有輕微貶義,但更多時候是中性或略帶親昵的表達(如“這孩子真頑皮”)。
引申含義:
例句:
近義詞與反義詞:
使用注意:
頑皮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動物行為調皮、淘氣、愛鬧的特點。頑皮的人或動物喜歡開玩笑、惹事生非,常常使周圍的人感到好笑、無奈或者有些生氣。
頑皮由兩個漢字組成:頑和皮。
頑的部首為頁,總筆畫為16;皮的部首為白,總筆畫為5。
頑皮一詞源于古漢語,最早出現于《後漢書·卷八十二下·王莽傳下》:“其嫂頑皮,終絕之習。”繁體形式為頑皮。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頑的古字形是頑,寫作“王”字的變體,表示堅硬難以改變;皮的古字形是靲,表示皮膚。
1. 他是個頑皮的孩子,經常愛搗蛋。
2. 小貓非常頑皮,總是在家裡到處亂抓。
頑皮的組詞有:頑皮鬼(形容非常調皮的人),頑皮猴(形容行為像猴子一樣調皮的人)。
近義詞包括:調皮、淘氣、頑劣。
反義詞包括:乖巧、聽話、安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