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挺切的意思、挺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挺切的解釋

直率懇切。《新唐書·謝偃傳》:“直中書省 張藴古 上《大寳箴》,諷帝以民畏而未懷,其辭挺切,擢大理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挺切”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挺切”形容言辭或行動直截了當、毫不含糊、切實有效。其中,“挺”意為直立、筆直,引申為直率;“切”意為準确、明确,也包含懇切之意。兩者結合,既指态度的直率坦誠,也強調表達或處理問題的精準有效。

二、使用場景

  1. 形容性格或言行:
    多用于描述人直率、坦誠的性格。例如《新唐書》中記載張藴古進谏時“其辭挺切”,因言辭直率懇切而被提拔。
  2. 描述工作态度:
    可指處理問題時果斷、高效的方式,例如:“他辦事挺切,從不拖泥帶水。”

三、曆史典故

《新唐書·謝偃傳》中記載,唐代官員張藴古通過《大寳箴》勸谏皇帝,因言辭“挺切”(直率懇切且切中要害)被擢升為大理丞。這一典故成為“挺切”的典型用例。

四、延伸辨析

若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引用或例句,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挺切》這個詞的意思

《挺切》是一個表達中國漢族民衆所使用的固定搭配詞,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談舉止非常直接、坦率且切中要點。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以直接、坦誠的态度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對他人的評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挺切》這個詞可以拆分成“扌”和“次”,其中,“扌”是表示手的部首,而“次”則是表示刀的部首。

根據漢字的筆畫順序,拆分後的《挺切》共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挺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在古時候,中國人崇尚直接坦率的言辭和行為,認為這更能展現一個人的真實本質。因此,這個詞彙逐漸形成并傳承至今。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是以「挺切」來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挺切》這個詞,其古代漢字寫法為「仃切」。

例句

1.他的言辭挺切,直言不諱。

2.她挺切地指出了問題的核心。

3.這個孩子真是太挺切了,從不說謊。

組詞

挺直、挺拔、切實、切入、切磋

近義詞

坦率、直率、直截了當、毫不隱瞞

反義詞

迂回、含糊、拐彎抹角、兜圈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