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事俯畜”的省略语。谓侍奉父母,养育妻儿,维持一家生计。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利权一》:“农之谋食也艰,稍夺其事畜之资,即已流亡失业。” 严复 《救亡决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其他猥鄙,不可歷数,然无过取给事畜。”
"事畜"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源于成语"仰事俯畜",指对上侍奉父母、对下养育子女的家庭责任。以下是具体解析:
事
本义为"侍奉;照料",特指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如《说文解字》:"事,职也。" 引申为承担家庭职责。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卷,第123页。
畜(此处读xù)
通"蓄",意为"养育;抚养"。如《孟子·梁惠王上》:"俯足以畜妻子。" 强调对子女的抚育责任。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1672页。
音:shì xù
义:指同时承担奉养父母与养育子女的双重家庭责任,是传统家庭伦理的核心义务。
典源:缩略自成语"仰事俯畜"(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用法:近代文献中作为经济负担的代称,如"事畜之资"指维持家庭生计的费用。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0421页。
该词浓缩了儒家"孝慈"思想,反映传统社会中对家庭代际责任的强调。在近代文学中(如清代至民国文本),常与"衣食"连用("衣食事畜"),喻指基本生存需求。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第四册,第112页。
当代汉语中,"事畜"已罕用于口语,多见于研究传统伦理或经济史的学术文献,作为历史文化词汇保留。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85页。
“事畜”是汉语中的一个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事畜”是成语“仰事俯畜” 的省略语,指侍奉父母、养育子女,维持家庭生计 的责任。该词源自古代社会对家庭义务的概括,强调对上赡养长辈、对下抚育后代的双重职责。
“事畜”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义务的重视,既是具体的生活责任,也承载着伦理价值。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仪礼》《汉书》等古籍。
宝贝疙瘩襃惩跰足彪壮采沐禅子楚岸遄水耽玩大仰爬脚子彫题掉羽洞虚负羸干杯公平交易归道山顾直槐江画扇夹被煎督辑合井中求火近台金装继室羁束巨万看到宽疾阔寥良莠淆杂颲颲楼罗嫚游冥趣木绍鬐甲秦篝犬马恋主劝相区界鸲目热雾日月其除三窟善弱膻芗衰落水滴石穿特笔田泽通曹魏国山川龌浊无奈何下记晓畅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