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豎琴的意思、豎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豎琴的解釋

[harp] 有三角框架的管弦樂器,一般有46根琴弦,按降C大調的自然音階調音

詳細解釋

弦樂器。在直立的三角形架上安着四十八根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豎琴是由弓形框架與多根琴弦組成的撥弦樂器,其名稱源于古漢語“豎”字(直立之意)與“琴”字(弦樂器統稱)的組合,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對古代樂器的記載。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豎琴特指“具有47根琴弦和7個踏闆的三角形撥弦樂器,通過手指撥奏發聲”。

樂器結構包含三個核心部分:1)共鳴箱呈三角形曲面,采用楓木或雲杉制作;2)立柱承載踏闆機械裝置,可調節音高半度變化;3)47根尼龍與金屬複合弦按C♭大調排列,音域跨越六個八度。演奏技法涵蓋刮奏(glissando)、泛音(harmonics)及踏闆轉調三大特色技法,中國中央音樂學院研究表明這些技法可模拟流水、風聲等自然音效。

在文化象征層面,該樂器自先秦瑟類樂器演變而來,唐代《樂府雜錄》記載其用于宮廷雅樂演奏。現代考古發現證實,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五弦瑟與豎琴存在形制關聯性。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将其歸入弦鳴樂器分類(編號314.12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愛爾蘭豎琴技藝”更凸顯其文化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豎琴是一種大型撥弦樂器,具有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音樂表現力。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結構特征

豎琴(英文:Harp)屬于彈撥類弦鳴樂器,由弧形頸部、共鳴箱、琴弦及踏闆系統構成。現代豎琴通常有47根弦,按降C大調自然音階排列,通過7個踏闆可調節音高,覆蓋所有調性。其音域寬廣,音色柔美如行雲流水,常用于獨奏、重奏及管弦樂隊伴奏。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三四千年的古波斯(伊朗)、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埃及地區,早期形态類似帶弦的弓。
  2. 演變:從祭祀工具逐漸發展為民間樂器,古希臘時期成為吟遊詩人的伴奏樂器。14世紀的愛爾蘭豎琴是現存最古老的實物之一,采用指甲彈奏。
  3. 現代化:1810年法國制琴師S·埃拉爾發明踏闆豎琴,奠定了現代豎琴的基礎。

三、文化意義與用途

四、相關延伸

豎琴與箜篌同源,均由原始弦琴演化而來,但因地域文化差異發展出不同形制。學習豎琴需專業指導,常見于西方古典音樂教育體系。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相關音樂史資料或樂器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安邦寶钿徧施别業播德不惡而嚴赤光光垂世蠢迪檢押撮科打閧頂門兒颩風凍醴鬥艶鈍才躲藏遏音反光腹背之毛趺迹臯鷄稿件歸心如箭含哺盍不合市賀歲後甲黃莞黃冶花枝招颭化妝品徑率鳴嗷謬采虛聲泥耳籠首千劫欠申清公傾家竭産磬襄期齊凄屑日短心長溶解屍臣失落感樞精豎議陶唐氏挺逸衛城文筆溫寒五物污髒顯花植物仙經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