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使持節的意思、使持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使持節的解釋

魏 晉 南北朝 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的稱號,給以誅殺中級以下官吏之權。次一等的稱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再次稱假節,得殺犯軍令的人。至 隋 唐 刺史,例加使持節的虛銜,如某州刺史必帶使持節某州諸軍事。 唐 永徽 以後,都督帶使持節,則為節度使。《周書·王思政傳》:“ 太祖 乃以所授 景 使持節、太傅、大将軍、兼中書令、 河 南大行臺、 河 南諸軍事,回授 思政 。 思政 竝讓不受。”《資治通鑒·晉穆帝升平四年》:“太宰 恪 以 吳王 垂 為使持節,征南将軍、都督 河 南諸軍事、 兗州 牧、 荊州 刺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使持節是中國古代職官制度中的重要術語,指代皇帝授予特定官員行使監察、軍事或行政權力的憑證制度。其核心特征為"持節"這一儀式性授權,代表君主親臨的權威象征。

一、詞源與職能解析 "使"即受命派遣的使者,"持節"指手持竹制符節作為身份憑信。該制度始于漢代,主要職能包括:

  1. 監察地方官員(如刺史持節巡察)
  2. 統轄軍事行動(魏晉時期常見)
  3. 代表皇帝進行外交活動
  4. 行使特殊司法裁決權

二、曆史演變 據《通典·職官典》記載,該制度存在三個等級差異:

三、權力象征物考據 節杖形制為"以竹為之,柄長八尺,以旄牛尾為其毦三重",這種特殊形制源自《周禮》記載的符節制度,經秦漢演變形成固定規制。出土的居延漢簡中可見相關行政文書記錄。

四、與相關制度的區别 不同于唐代的節度使制度,使持節屬于臨時性差遣職務。據《晉書·職官志》所述,其任命需經尚書台核發敕令,且完成任務後須繳還符節。該制度對後世監察禦史制度産生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使持節”是中國古代官職術語,常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指代被皇帝授予符節、直接代表其行使地方軍政大權的官員。以下從不同維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曆史背景

“使持節”中的“節”指符節,是皇帝授予的信物,象征權力與使命()。這一官職起源于漢代,至魏晉南北朝制度化,成為地方軍政長官的重要頭銜,直接對皇帝負責()。

二、權力等級與職能

  1. 權力層級:

    • 使持節:最高等級,平時和戰時均可斬殺二千石(相當于郡守級别)以下官員()。
    • 持節:次一級,平時可殺無官職者,戰時與使持節權限相當()。
    • 假節:最低級,僅軍事行動中可殺違令者()。
      特殊情況下還有“假節钺”,可誅殺其他持節官員()。
  2. 職能範圍:
    主要涉及地方軍政管理,包括軍隊調度、官員任免及司法裁決,具有“欽差”性質()。

三、演變與後世影響

四、延伸含義

在文學或成語中,“使持節”也被引申為官員恪守職責、廉潔奉公的象征(),但其核心仍與曆史官職緊密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案例(如三國時期獲此職的将領),可查閱來源中的詳細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兵寇草茅廁屋超羣拔類車水沖口蹈蹂打水不渾殿闼雕龍客地平天成二帝三王飯煤符號論高爵重祿宮儲恒量後市砉欻角膜機遘急急忙忙驚夢金正開館科任括責靓豔梁倚料莫龍工衣祿蠹免賦蜜戀難乎爲情鬧米湯内科翩眇偏帥貔貅謙和钤韬青黃溝木起子冗餘三棱鏡攝息詩博士食不下咽失度私行歎伏歎佩特立騰移恬惰彎環違天逆理烏鸢仙人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