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免賦的意思、免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免賦的解釋

免征賦稅。《宋史·太祖紀一》:“﹝ 建隆 二年正月﹞壬子, 商州 鼠食苗,詔免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免賦”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miǎn fù,其核心含義為“免征賦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免除或減免賦稅,通常由政府或統治者頒布政令實施。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中,用于描述因自然災害、社會動蕩等原因而采取的稅收減免政策。

  2. 曆史出處與實例
    據《宋史·太祖紀一》記載,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正月,商州(今陝西商洛)發生鼠患導緻莊稼受損,宋太祖趙匡胤下诏免除當地賦稅:“壬子,商州鼠食苗,诏免賦。” 這一案例體現了古代統治者通過“免賦”緩解民生問題的治理手段。

  3. 延伸說明

    • 構詞解析:“免”意為免除,“賦”指賦稅,合稱即稅收豁免。
    • 現代關聯:現代類似政策可對應“稅收減免”,但“免賦”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語境。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與曆史文獻的記載,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用法,可參考《宋史》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免賦》是什麼意思

《免賦》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免除賦稅或稅賦。賦稅指的是租庸調,即以物品或勞役形式向政府納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免賦》這個詞的部首是“八”,筆畫數為10。

來源和繁體

《免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中,國家通過收取賦稅來獲取財政收入,以維系政權穩定和進行各項建設。其中富有的土地地主負責交納大部分賦稅。而一些特殊情況下,國家會對某些人或地區免除部分賦稅,以減輕負擔或作為獎勵措施。

在繁體字中,“免賦”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免字的上部采用“⺌”形旁;賦字的上部為“貝”形旁,下面是“從”形旁。

例句

1. 國家對于一些貧困地區實行了免賦政策,減輕了當地居民的負擔。

2. 在曆史上,一些優秀的學子可以憑借自己的才能被免賦為官,成為仕宦。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免賦政策、賦稅、免稅

近義詞:免除賦稅、免稅

反義詞:征賦、課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