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蛇銜。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餘數見人以蛇銜膏連已斬之指,桑豆易雞鴨之足,異物之益,不可誣也。” 王明 校釋:“蛇銜乃藥草之名,後人不解蛇銜為何物,因加‘膏’字以足其義。”參見“ 蛇銜 ”、“ 蛇含 ”。
蛇銜膏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藥用植物或制劑,其解釋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基本含義
蛇銜膏即"蛇銜",是一種藥草的古稱。根據晉代葛洪《抱樸子·對俗》記載,該植物具有治療外傷的功效,例如"以蛇銜膏連已斬之指"(用蛇銜膏接續被切斷的手指)。
名稱考據
現代學者王明校釋指出,原文獻中的"蛇銜"實為藥草名,後人因不解其意而添加"膏"字,形成"蛇銜膏"這一名稱。這可能與古代将草藥加工為膏狀外用藥的習慣有關。
植物學關聯
該植物在《神農本草經》等典籍中又名"蛇含",現代考證認為可能屬于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藥用特性
古代文獻記載其可用于外傷治療,如《抱樸子》所述斷指續接案例,說明可能含有促進組織修複的成分。現代中醫仍用其治療蛇蟲咬傷、癰腫等症。
需注意,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相關解釋需結合文獻考據與中醫藥學知識進行理解。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藥理或臨床應用,建議查閱《本草綱目》等中醫藥典籍。
“蛇銜膏”是一個非常有趣同時充滿文化内涵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或者某種生物處于困境中,同時也指代着困擾和緊缺。當我們對這個成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的分析時,可以發現蛇的部首是蟲字旁,而膏的部首是肉字旁。蛇銜膏這個成語的拆分中,蛇是由4畫組成,而銜和膏各自由5畫和7畫組成。
關于蛇銜膏這個成語的來源,它最早出現在《淮南子·精神訓》的文章中。這個典故講述的是古時候有一個人因為被困在一座房子裡,蛇通過門縫處将膏油送入他的嘴中,救他于危險之中。從此以後,蛇和膏這兩個形象就聯合在一起并形成了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蛇銜膏的寫法是「蛇囗膏」。
過去的漢字寫法中,蛇銜膏古時候的寫法不同于現在,它有時候被寫作「蛇啣膏」。這種古代漢字寫法,更能顯示出曆史的痕迹和它的文化根源。
現在,我們來看看蛇銜膏這個成語在實際應用中的例句:
他的事業一直處于蛇銜膏的狀态,沒有進展。
家庭生活的困境讓他感覺自己像是蛇銜膏一樣,難以擺脫。
蛇銜膏的反義詞可以是「蛇吞象」,意味着困擾和困境已經被徹底解決。
與蛇銜膏相關的其他詞語包括:蛇、膏、困境、困擾。
總之,蛇銜膏這個成語通過形象的比喻,表達了人們在困境中的感受和狀态。它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個帶有文化底蘊的表達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