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敗紊亂。《宋書·禮志四》:“而山川大神,更為簡闕,禮俗頽紊,公私奔蹙,漸以滋繁。”《舊唐書·張說傳》:“是時風教頽紊,多以起復為榮,而 説 固節懇辭。”
“頹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uí wěn,其核心含義為衰敗紊亂,多用于描述社會、禮俗或風氣的混亂與沒落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宋書》《舊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頹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事物破敗衰退,動蕩不安。它包含了“頹”和“紊”兩個字。下面來介紹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
1. 頹的部首為頁,它是從“又”加“頁”的構造,表示事物倒塌崩潰的樣子。它的筆畫數為12畫。
2. 紊的部首為糸,是從“丬”加“糸”構成的,表示線條混亂紛亂的樣子。它的筆畫數為10畫。
頹紊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繁體字為穨紊。在古時,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頹紊的例句:
1. 這個社會現象顯示出道德淪喪,價值觀頹紊。
2. 經濟不景氣導緻整個産業鍊條頹紊不振。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頹紊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組詞:頹廢、頹敗、紊亂、紊維等。
2. 近義詞:崩潰、瓦解、混亂等。
3. 反義詞:興盛、繁榮、安定等。
通過以上内容,我們對頹紊這個詞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