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德的意思、象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德的解釋

(1).謂象征德行。《周禮·考工記·玉人》:“琬圭九寸而繅以象德。”《元史·禮樂志二》:“蓋聞 軒 昊 以來,俱有《鹹》《雲》之號,《莖》《英》《章》《韶》以象德,《夏》《濩》《武》《勺》以表功。”

(2).謂以君主的德行為榜樣。《禮記·樂記》:“然則先王之為樂也,以法治也,善則行象德矣。” 鄭玄 注:“象德,民之行順君之德也。”《舊唐書·昭宗紀》:“是以雷解而 羲 文象德,網開而 湯 化歸仁,用彼懷柔,式存彜範。”

(3).佛教語。指佛祖之德。 唐 道恭 《出賜玄奘衲袈裟應制》詩:“福田資象德,聖種理幽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象德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古典文獻與曆史禮制兩個維度解析:

一、象征德行的禮樂表達 出自《禮記·樂記》"樂者,所以象德也",指周代禮樂制度中,通過特定樂舞形式具象化倫理道德。如《武》樂通過盾斧舞姿展現武王克商的仁德,《韶》樂借鳳鳥圖騰傳遞虞舜禅讓之德。這種以藝術符號喻示德政的思想,構成儒家"禮樂刑政,其極一也"的治國理念。

二、唐代廟堂樂舞專稱 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貞觀十四年(640年)協律郎張文收創制《象德之舞》,作為享祭高祖李淵的專用樂章。該樂曲融合"文舞""武舞"形制,以六十四人方陣執籥翟而舞,通過"揖讓得位"的儀式動作,象征李唐王朝"文治武功"的統治合法性。

這一概念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歸納為:"謂象征德行。古代歌頌帝王雅樂的專用術語",其釋義體系建立在對《十三經注疏》《二十四史》等典籍的系統考據基礎上。

網絡擴展解釋

“象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其解釋綜合了古籍和佛教用語中的用法:

一、象征德行

源自《周禮·考工記·玉人》中“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的記載,這裡的“象德”指通過禮器或儀式象征道德規範,強調以具體事物體現抽象德行。

二、以君主德行為榜樣

出自《禮記·樂記》:“善則行象德矣”,鄭玄注為“民之行順君之德”。意為民衆效仿君主的德行,以此形成社會規範。例如《舊唐書》中“雷解而羲文象德”即表達對聖王德行的尊崇。

三、佛教中指佛祖之德

唐代道恭的詩句“福田資象德”中,“象德”特指佛祖的慈悲與智慧,屬于佛教術語,用于贊頌佛陀的功德。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及佛教文獻中的用法,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原文。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典籍,或唐代佛教相關文本(來源:、2、4、5)。

别人正在浏覽...

阪泉氏八十一種好筆蹤不知所言嘗食戴筐典戎抵堮敦悫杜詩韓文風概幹溷告飨工商銀行诟如不聞狗生角官師梏拲鬼泣神號鼓角紅帶子華樂皇經鬟簪回天之力火體互相推诿箭穿着雁口噍讓九疑亢急門屏民怨沸騰排蹙侵薄穹闾啓塗乞遺奇穎乳臭小兒三挺燒杯神觀生枝柑沈潔慴怯設心積慮世霸刷括隨序俗罵逃會望巴巴味道誣揑像教瞎頭子下矚西班牙希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