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十:“ 米芾 詼諧好奇……知 無為軍 ,初入州廨,見立石頗奇,喜曰:此足以當我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後用為奇石的代稱。 清 諸九鼎 《石譜·墨竹石》:“既對此君,復近石丈。熱客莫來,與爾霄壤。” 清 查慎行 《盧肇宅石筍一株猶存相傳唐時故物也》詩:“地以名流著,人探古蹟來。便應呼石丈,幸不中碑材。”參見“ 拜石 ”。
“石丈”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其含義和來源如下:
基本含義
指人的品德如高大的石塊般堅貞不移,象征高尚、堅定的品質。常用于贊美他人堅守正道或信念,如對朋友、家人或公衆人物的稱頌。
延伸背景
該用法源于古代對“石”的意象化表達,通過自然物的特性(如堅硬、穩固)映射人的精神境界。
曆史起源
北宋書法家米芾(字元章)任無為軍知州時,曾對一塊奇石行禮拜谒,稱其為“石丈”。此事記載于葉夢得《石林燕語》,後“石丈”逐漸成為奇石的代稱。
文學應用
清代文人常以此典故入詩,如諸九鼎《石譜》中“既對此君,複近石丈”,以及查慎行詩中“便應呼石丈”等句,均借“石丈”指代奇石。
如需進一步了解米芾拜石的完整故事或詩詞用例,可參考《石林燕語》及清代相關詩文。
《石丈》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指的是河床或者道路旁邊的陡峭的石頭峭壁。
《石丈》的部首拆分是「石」和「丈」,其中「石」是獨立的部首,表示與石相關的意思。「丈」則是多畫的漢字,由4畫組成。
《石丈》是一個翻譯自日文的詞語,源于日語中的「石段」(いしだん)。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石段」。
在古時候,「石丈」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曆史記載,「石丈」有時也會寫成「石段」或者「石障」。這些不同的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域中出現過。
1. 河邊的石丈很陡峭,要小心行走。
2. 這條道路旁邊有一片石丈,給道路增添了一些自然的美感。
與「石丈」相關的組詞例如:石階、台階、陡峭、石崖、石壁等。
近義詞:石崖、懸崖
反義詞:平地、河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