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經行的意思、經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經行的解釋

[follower of Buddhism go around a place for resting,etc.] *********因養身散除郁悶,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經行”

雁蕩經行雲漠漠。—— 宋· 沈括《夢溪筆談》

詳細解釋

(1).經術和品行。《漢書·師丹傳》:“ 丹 經行無比,自近世大臣能若 丹 者少。”《後漢書·牟融傳》:“司徒 範遷 薦 融 忠正公方,經行純備,宜在本朝,并上其理狀。” 宋 曾鞏 《太學博士制》:“爾以經行選用,往服厥官,蓋尊其所聞以誘率學者,汝之守也,惟是懋哉。”

(2).行程中經過。 宋 張炎 《月下笛》詞:“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 元 劉緻 《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韻》曲:“貴何如,賤何如,六橋都是經行處。”《元史·選舉志一》:“其他先儒過化之地,名賢經行之所,與好事之家出錢粟贍學者,并立為書院。”

(3).佛教語。謂旋繞往返或徑直來回于一定之地。*********作此行動,為防坐禅而欲睡眠,或為養身療病,或表示敬意。 晉 法顯 《佛國記》:“佛在世時,有翦髮爪作塔,及過去三佛并 釋迦文佛 坐處、經行處及作諸佛形像處,盡有塔。”《法華經·序品》:“又見佛子,未嘗睡眠,經行林中,勤求佛道。” 唐 義淨 《南海寄歸内法傳》卷三:“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經行,直去直來,唯遵一路,隨時適性,勿居鬧處,一則痊痾,二能銷食。”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序:“以天下所立茲幢,多臨諸旗亭,喧嚣湫隘,本非經行網繞之所。” 王琦 注:“經行,謂僧衆週幢循行,所以緻其敬禮之心。” 宋 陸遊 《出遊》詩:“近世父老遠尋僧,病起經行力漸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經行"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合成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佛教修行術語 指僧人為消除坐卧疲乏、專注修行,在特定場所(如塔下、殿旁)以固定路線往返行走的修行方式。該義項源自佛教儀軌,《佛學大辭典》記載此修行法可"調理身心,遠離昏沉"(來源:佛學大辭典/星雲文化編),常見于《四分律》《摩诃僧祇律》等佛教典籍。

二、地理空間概念

  1. 基本義為"經過、行走",見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687頁:"經行某地"即指途經某處。此用法可追溯至《後漢書·隗嚣傳》"經行部縣"的記載
  2. 古漢語中特指"南北向道路",《周禮·考工記》鄭玄注雲:"九經九緯,謂都城中有九條直街、九條橫街",其中"經"即指南北向主幹道(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三、醫學專業術語 在中醫典籍中作動詞使用,指"月經來潮"的生理現象,《黃帝内經·素問》有"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的記載(來源:中醫古籍數據庫),此用法至今仍見于婦科醫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經行”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佛教術語(核心含義)

指佛教徒通過緩慢行走的方式修持禅定與智慧,屬于動态修行方法。具體特點包括:

  1. 形式:在固定距離(約十幾步)内來回行走,雙手自然放置,步伐舒緩,保持對腳步移動的覺知。
  2. 目的:防止坐禅時昏沉、緩解身心壓力,同時培養專注力與覺知能力,達到“動中修定慧”的效果。
  3. 經典依據:在《瑜伽師地論》和《雜阿含經》中均有記載,佛陀曾指導弟子通過經行調和身心。

二、經術與品行(古代用法)

多見于古籍,指人的學問修養與道德操守。例如:

三、行程經過(文學描述)

指在旅途中途經某地,常見于詩詞或史書。如: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經行的具體修法(如觀呼吸、默念等),可參考《雜阿含經》或相關禅修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

闇淡駁子不苦草案怅悒處别麤生呆子德碑墊沃帝記二桃殺三士翻滾滾飛檄風流子诟讟犷盛歸戴瑰秀歸舟紅字回煖彙族煎膠續弦狡展甲士靜民記元絹布局骥均平巨人傳可着頭做帽子壘城良駿蓼風林岑龍節盧浮宮陸疏美利渺無音信明亮内大臣聶隱娘平火乳槌入貼汝窯審勢刷洗睡眼殊途同歸肆眚私下裡尿泡王萯微理物極必返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