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微行的意思、微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微行的解釋

(1) [travel incognito]∶帝王或高官便服私訪

微行入古寺。——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6*服微行

(2) [path]∶小路

詳細解釋

小路。《詩·豳風·七月》:“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毛 傳:“微行,牆下徑也。” 宋 蘇轼 《殘臘獨出》詩之二:“江邊有微行,詰曲背城市。”

(1).舊時謂帝王或有權勢者隱匿身分,易服出行或私訪。《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 皇為微行 鹹陽 。”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若微賤之所為,故曰微行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 漢武帝 嘗微行此亭,見饋亭長妻。”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魯肅簡公 宗道 為諭德,其居在 宋門 外……有酒肆在其側,號 仁和 ,酒有名於京師,公往往易服微行,飲於其中。” 清 吳偉業 《讀史偶述》詩之三十:“十萬羽林空夜直,無人攬轡諫微行。”

(2).指悄無聲息的行動。 魯迅 《準風月談·談蝙蝠》:“人們對于夜裡出來的動物,總不免有些讨厭他……在昏夜的沉睡或‘微行’中,怕他會窺見什麼秘密罷。”

(3).輕微的罪行。《宋書·明帝紀論》:“緻以呵訓之微行,遂成滅親之大禍。”《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謂 文帝 殺 彭城王 義康 也。 沉約 言 義康 之罪, 文帝 當呵而訓之,不當殺遂之也。”

佛教謂修道者微妙之法行。 隋 智顗 《觀無量壽佛經疏》:“可謂微行妙觀,至道要術者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微行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微行”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主要含義

  1. 帝王或顯貴隱匿身份出行
    指古代帝王、官員為體察民情或私訪,更換常服隱藏身份出行。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常見:

    •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為微行鹹陽”,即秦始皇隱匿身份在鹹陽出行。
    • 宋代歐陽修《歸田錄》提到魯肅簡公“易服微行”于酒肆。
    • 清代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中“微行入古寺”也描述官員私訪。
  2. 小路
    源自《詩經·豳風·七月》:“遵彼微行”,指田間或鄉間的小徑。

二、其他引申義

  1. 行動低調謹慎
    作為成語,“微行”可表示行事謙和、不張揚的态度,如“舉止微行,避免引人注目”。

  2. 佛教術語
    指修道者遵循的微妙法行,屬于宗教領域的專業用法,但文獻用例較少。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詩經》原文或權威詞典(如、5、7)。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微行

微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微字的拆分部首是⺝,共有4畫;行字的拆分部首是⻌,共有6畫。

詞義解釋

微行的意思是指行走輕盈、行動輕微、動作細微,一般用來形容人的動作或狀态。例如:他微行不遠,就來到了我面前。

來源

微行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運》一書中。在這篇文章中,微行的意思是指天地之間微妙而不可測的行動。

繁體字

微行的繁體字為「微行」,并沒有特殊的繁化規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許差異。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微字的第一橫有時會寫成彎曲的形狀,行字的第二豎會寫成彎曲向右的形狀。例如:

微行的古代漢字寫法:

微:⺜(一)⺌(丿)⺍(一)

行:⺌(丿)⺎(一)

例句

1. 他微行不遠,就來到了我面前。

2. 他微行避開人群,不引人注意。

組詞

微行能夠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微不足道、微不見蹤、步履輕盈。

近義詞

與微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輕移、輕快、靈動。

反義詞

與微行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沉重、笨拙、遲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