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踞坐的意思、踞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踞坐的解釋

[squat] 坐的一種姿勢,兩腳底和臀部着地或其他面上,兩膝上聳,即蹲

詳細解釋

(1).坐時兩腳底和臀部着地,兩膝上聳。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上》:“國子監學生 周乙 者,嘗夜習業。忽見一小鬼鬅鬙,頭長二尺餘……漸逼近, 乙 因擒之,踞坐哀求,辭頗苦切。”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蔣通判女》:“物踞坐蹋床上,背面不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夜叉國》:“見一巨物來,亦類夜叉狀,竟奔入洞,踞坐鶚顧。” 潘漠華 《湖上的夜》詩:“在這晚情旖旎的湖邊,我踞坐在石上,對着那幽寂的亂山曼吟。”

(2).表示待人傲慢的姿态。《東周列國志》第一○一回:“ 蔡澤 布衣躡屩,往見 範雎 。 雎 踞坐以待之。” 清 王晫 《今世說·簡傲》:“﹝客﹞有一藝者,即與盤桓竟日,或都無可採,輒踞坐揮手曰:‘客休矣!’”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兩個奴才,挾扶着老丈來, 方六一 踞坐上首,拿刀指着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踞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兩腿前伸、臀部着地而坐的姿态,與跪坐形成鮮明對比。這一坐姿在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不拘禮節或身份特殊的人物形象。

從詞源學分析,"踞"本義為蹲或坐,《說文解字》釋為"蹲也",段玉裁注強調其"足底着地,臀不着物"的特征。在禮儀文化層面,踞坐常被視為失禮行為,《禮記·曲禮上》明确記載"坐毋箕",孔穎達疏指出箕踞(即踞坐)為"傲慢不敬"的表現。漢代《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踞見郦生",生動展現其市井出身的率性特質。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東傳後為踞坐賦予新内涵。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畫中的禅修者形象,以及《景德傳燈錄》記載的禅師坐姿,均顯示踞坐逐漸被宗教修行接納。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叙事或文學描寫,如魯迅《故事新編》中描寫老子"伸開兩腳,像個大篆字",即典型踞坐形态的文學化表達。

權威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藝術全集》商務印書館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踞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特點:

一、基本定義

“踞坐”指一種坐姿,具體表現為兩腳底和臀部着地(或其他平面),雙膝上聳,類似于蹲坐。這種姿勢在古代文獻中常被描述為“伸開雙腳、雙膝弓起”的形态。


二、姿勢特點與文化象征

  1. 動作特征
    與常規端坐不同,踞坐時身體重心下沉,膝蓋高于臀部,呈現出一種隨意甚至粗犷的姿态。例如《聊齋志異·夜叉國》提到“巨物踞坐鸮顧”,形容其坐姿的野性。

  2. 文化含義
    踞坐常被賦予倨傲不恭、旁若無人的意味,尤其在正式場合被視為失禮。如《酉陽雜俎》記載小鬼被擒後“踞坐哀求”,暗示其卑微姿态;而《東周列國志》中範雎“踞坐以待”蔡澤,則表現出傲慢态度。


三、引證與實例


四、現代應用

如今“踞坐”更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特定場景或人物性格。例如形容武俠人物豪放不羁的坐姿,或通過姿勢暗喻角色心理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相關詞條。

别人正在浏覽...

嗷嗷待食常楊惡劍藩司轒牀紛霏豐熙粉淚凫葵該詳廣譽歸論含笑合刊花部花光穢汙夥煩活脫兒惎間鲸鲵近故郡地開設誇诳冷門良疇聊勝一籌溜嘴籠着手路絶人稀摹儗谟勳恁厮鋪麗遣發謙言取舍鱓更召平瓜深得人心深心蛇巫十八公守隘獸暴授意甩脫鼠齒苋束薪頌歌泰社潭思天保馱送污樽陷刻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