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聲詩的意思、聲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聲詩的解釋

樂歌。《禮記·樂記》:“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 宋 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勒之金石,播之聲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這琴,他教我閉門學禁指,留意譜聲詩,調養聖賢心,洗蕩 巢 由 耳。” 章炳麟 《辨詩》:“瞽師瞍矇,皆掌聲詩,即詩與箴一實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聲詩是中國古代文學與音樂結合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是可配樂演唱的詩歌。以下從定義、曆史演變及分類等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聲詩指合樂之詩,即能配合音樂吟唱或演奏的詩歌形式。與單純用于誦讀的“徒詩”或未配樂的“初詩”不同,聲詩強調音樂與文字的結合,如《禮記·樂記》提到“樂師辨乎聲詩”,說明其與音樂密不可分。

二、曆史演變

  1. 先秦至唐代:早期詩歌多為聲詩,如《詩經》中的“風”多可清唱(稱為“歌詩”)。
  2. 宋代以後:隨着詞曲興起,聲詩概念泛化,涵蓋五七言律詩、絕句等入樂形式。
  3. 明代發展:學者更強調聲詩回歸《詩經》傳統,即詩樂合一,如歐陽修在《相州晝錦堂記》中提及“播之聲詩”。

三、與其他概念的區别

四、代表作品與影響

總結來看,聲詩是中國古代詩歌與音樂交融的産物,其定義隨時代演變而豐富,既是文學載體,也是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西廂記》及宋代文人的相關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聲詩》是什麼意思

《聲詩》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用聲音表達情感和意義的一種詩歌形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聲詩》的部首是“口”(kǒu)。

《聲詩》的總筆畫數是8畫。

來源

《聲詩》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鮮于樞的《初學記》中,用于指代用聲音而非文字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

繁體

《聲詩》的繁體字為「聲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聲詩」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口”和“詩”兩個字組合而成。

例句

他用動聽的聲音吟唱着一首《聲詩》。

組詞

韻腳、朗誦、吟誦、念誦。

近義詞

唱詩、吟詩、朗誦。

反義詞

書面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