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坎帕拉的意思、坎帕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坎帕拉的解釋

烏幹達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774萬(1992年)。曆史古都。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有農産品加工、紡織、水泥等工業。有國際航空站。市内有宮殿、廟宇、清真寺等曆史文化勝迹。為旅遊勝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坎帕拉(Kampala)是烏幹達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具有豐富的曆史和地理特色。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地理位置與氣候
    坎帕拉位于烏幹達中南部,毗鄰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雖然臨近赤道,但因海拔較高(約1190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約22°C。

  2. 名稱由來
    在當地語言中,“坎帕拉”意為“小羚羊之地”。傳說15世紀時,布幹達王國國王曾在此放牧羊群,因羚羊成群而得名。另一說法稱其為“羚羊山”,因城市由40多個山頭組成,其中7座為主要山峰。

  3. 曆史地位
    自15世紀起,坎帕拉成為布幹達王國的都城,現仍保留宮殿、廟宇等曆史遺迹。1992年人口約77.4萬,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4. 城市特色
    城市依山勢而建,街道起伏,市中心位于山間平緩地帶。市内綠樹成蔭,風景秀麗,被譽為“非洲明珠中的明珠”。主要産業包括農産品加工、紡織和水泥工業,并設有國際航空站。

  5. 旅遊與文化
    作為非洲著名旅遊城市,坎帕拉擁有清真寺、基督教教堂和印度教寺廟等多宗教文化景觀。附近的維多利亞湖和城市曆史遺迹吸引大量遊客。

注意:提到“坎帕拉”作為成語表示“陷入困境”,但此用法非常罕見,可能與西班牙語詞源混淆,主流含義仍為烏幹達首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坎帕拉》的意思

《坎帕拉》這個詞在漢語中起源于外來語,來自于英語單詞“Kampala”,指的是烏幹達的首都城市坎帕拉。

部首和筆畫

根據這個詞的拼音“kǎn pǔ lā”,可以将其拆分為“坎”、“帕”和“拉”三個部分。其中,“坎”字的部首是土,總共有三個筆畫;“帕”字的部首是巾,總共有六個筆畫;“拉”字的部首是手,總共有八個筆畫。

來源

《坎帕拉》一詞最早出現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是由英國人首次命名的,以形容烏幹達的首都城市。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漢語社會所接受和使用。

繁體

在繁體字中,“坎帕拉”這個詞的拼音可能保持不變,仍然使用“坎帕拉”這樣的寫法,隻是字體形态會有所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對外來語的表達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以《坎帕拉》為例,可能會根據音譯和意譯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漢字表達。

例句

1. 我計劃明年去坎帕拉旅遊,探索烏幹達的文化和曆史。

2. 這本書介紹了坎帕拉這座城市的發展曆程和風土人情。

組詞

1. 坎帕拉市(指烏幹達的首都)

2. 坎帕拉大學(烏幹達一所著名的大學)

3. 坎帕拉湖(烏幹達最大的湖泊之一)

近義詞

烏幹達首都

反義詞

其他地方名詞,如非洲其他國家或城市的名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