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声诗的意思、声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声诗的解释

乐歌。《礼记·乐记》:“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勒之金石,播之声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琴,他教我闭门学禁指,留意谱声诗,调养圣贤心,洗荡 巢 由 耳。” 章炳麟 《辨诗》:“瞽师瞍矇,皆掌声诗,即诗与箴一实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结合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义是可配乐演唱的诗歌。以下从定义、历史演变及分类等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声诗指合乐之诗,即能配合音乐吟唱或演奏的诗歌形式。与单纯用于诵读的“徒诗”或未配乐的“初诗”不同,声诗强调音乐与文字的结合,如《礼记·乐记》提到“乐师辨乎声诗”,说明其与音乐密不可分。

二、历史演变

  1. 先秦至唐代:早期诗歌多为声诗,如《诗经》中的“风”多可清唱(称为“歌诗”)。
  2. 宋代以后:随着词曲兴起,声诗概念泛化,涵盖五七言律诗、绝句等入乐形式。
  3. 明代发展:学者更强调声诗回归《诗经》传统,即诗乐合一,如欧阳修在《相州昼锦堂记》中提及“播之声诗”。

三、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四、代表作品与影响

总结来看,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交融的产物,其定义随时代演变而丰富,既是文学载体,也是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礼记》《西厢记》及宋代文人的相关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声诗》是什么意思

《声诗》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用声音表达情感和意义的一种诗歌形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

《声诗》的部首是“口”(kǒu)。

《声诗》的总笔画数是8画。

来源

《声诗》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鲜于枢的《初学记》中,用于指代用声音而非文字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

繁体

《声诗》的繁体字为「聲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声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口”和“诗”两个字组合而成。

例句

他用动听的声音吟唱着一首《声诗》。

组词

韵脚、朗诵、吟诵、念诵。

近义词

唱诗、吟诗、朗诵。

反义词

书面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