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道路斷絕之險地。2.極邊遠地區。
1.指道路斷絕之險地。《文選·枚乘<七發>》:“向虛壑兮背槁槐,依絶區兮臨迴溪。” 李周翰 注:“絶區,謂危絶之地。”
2.極邊遠地區。 南朝 宋 顔延之 《白鹦鹉賦》:“有白鸚鵡焉,被素履玄,性溫言達,九譯絶區,作玩天府。”
“絶區”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非獨立收錄的詞條,但根據漢字構詞法及古籍用例可進行解析。“絶”為“絕”的繁體字,本義指斷絕、隔絕,《說文解字》釋為“斷絲也”(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區”指地域、範圍,《爾雅》注“區者,小室之名”(來源:郭璞《爾雅注》)。二字連用多指“與外界完全隔絕的特殊區域”,如《後漢書·馬融傳》載“瀇滉囦泫,碨䃁褫嵬,隆穹槃回,嵎峗錯崔……踔湛荦,劙梗林,撩木末,殒絕區”,此處“絕區”特指險峻隔絕之地(來源:範晔《後漢書》)。該詞在當代多用于文學描述或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絶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指道路斷絕的險地
該含義強調地理環境的險峻或交通阻隔。例如,《文選·枚乘<七發>》中提及“依絶區兮臨迴溪”,李周翰注解為“危絶之地”。這類用法多用于描述難以通行的區域,如懸崖、深谷等自然屏障。
極邊遠地區
指遠離中原或文化中心的偏遠地帶。南朝宋顔延之《白鹦鹉賦》中“九譯絶區”即用此意,形容白鹦鹉來自需要通過多重翻譯的遙遠地域。這一釋義常與古代對邊疆或異域的描寫相關。
補充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權威詞典解釋。
悖逆弊衣才略暢豁純嘏辭不達意大和擣衣疊蕩斷意敦儉服官跗面鳏鳏龜符槐铉荒薉穢狀踐校繼舅金剛石疾駛句調枸醬慷慨赴義曠林恇迫楞頭貨龍池陸讋水慄妙妓鳴鼍目識弄胎匹侶潛珍輕健清露慶善任娠軟性瑞星三傑掃括上府山衲聲名藉甚輸入術知宿直天素調風貼怪亭院屯咽完免頑仆吳莼五花官诰戊申録相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