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道路斷絕之險地。2.極邊遠地區。
1.指道路斷絕之險地。《文選·枚乘<七發>》:“向虛壑兮背槁槐,依絶區兮臨迴溪。” 李周翰 注:“絶區,謂危絶之地。”
2.極邊遠地區。 南朝 宋 顔延之 《白鹦鹉賦》:“有白鸚鵡焉,被素履玄,性溫言達,九譯絶區,作玩天府。”
“絶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指道路斷絕的險地
該含義強調地理環境的險峻或交通阻隔。例如,《文選·枚乘<七發>》中提及“依絶區兮臨迴溪”,李周翰注解為“危絶之地”。這類用法多用于描述難以通行的區域,如懸崖、深谷等自然屏障。
極邊遠地區
指遠離中原或文化中心的偏遠地帶。南朝宋顔延之《白鹦鹉賦》中“九譯絶區”即用此意,形容白鹦鹉來自需要通過多重翻譯的遙遠地域。這一釋義常與古代對邊疆或異域的描寫相關。
補充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權威詞典解釋。
絶區 (jié qū) 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絶 (jié) 和 區 (qū)。
絶區的拆分部首是絕 (絆字邊/缺損部) 和 區 (邑字旁)。
絶區共有7個筆畫,其中絶為4個筆畫,區為3個筆畫。
絶區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它常用于形容一些地點或者區域,意思是極為荒涼、貧瘠或者缺乏資源。
絶區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絕區。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作為現代漢字的簡化字,絕區的古代寫法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字形和意義并未改變。
以下是一個使用絶區的例句:“這個地方曾經是戰争後的絶區,現在已經恢複了生機。”。
以下是一些與絶區相關的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絶區相關的近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絶區相關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