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舉的意思、襃舉的詳細解釋
襃舉的解釋
褒獎薦舉。《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王舅 張博 數遺王書,非毀政治,謗訕天子,襃舉諸侯,稱引 周 湯 ,以讇惑王,所言尤惡,悖逆無道。”《後漢書·黨锢傳·範滂》:“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共造部黨,自相襃舉,評論朝廷,虛搆無端,諸所謀結,并欲何為?”
詞語分解
- 襃的解釋 襃 ā 同“褒”。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
網絡擴展解釋
“襃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褒獎薦舉”,即對某人進行贊揚并推薦其擔任職務或獲得榮譽。其中“襃”是“褒”的異體字,意為表揚、嘉獎;“舉”則有推舉、選拔之意。
文獻例證
- 《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中提到,張博在書信中“襃舉諸侯”,即通過不當手段誇贊諸侯,試圖影響政治。
- 《後漢書·黨锢傳·範滂》中批評某些官員“自相襃舉”,暗指他們結黨營私、互相吹捧。
使用特點
- 語境色彩: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帶有一定批判性,常與政治結黨、虛誇行為關聯。
- 現代適用性: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生僻古語,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閱讀。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褒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稱贊,表揚。它的拆分部首是衣和居,總共有14個筆畫。《褒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服飾文化,表示對人的衣着舉止的稱贊。在繁體字中,《褒舉》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褒舉》的基本形狀保持一緻。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褒舉了他在團隊中的出色表現。與《褒舉》相關的組詞包括褒獎、褒義、舉薦等。它的近義詞有贊揚、稱贊、表揚,反義詞可以是批評、指責、責備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