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割斷;截斷。《南史·江淹傳》:“夜夢一人自稱 張景陽 ,謂曰:‘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 淹 探懷中得數尺與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盡!’”
(2).謂從中截取。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五經中額》:“其間淹通博洽者,固不乏人,而浮誇躁進之徒,剽竊拟題,購求坊刻,割截成篇。”
(3).制克。 漢 王充 《論衡·譴告》:“凡物能相割截者,必異性者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氣者也。”
“割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基本釋義:割斷或截斷
引申含義:從中截取片段
哲學/物理概念:制克關系
使用注意:該詞現已較少用于日常口語,多見于古典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現代語境若需表達類似含義,更常用“切割”“截取”等詞彙替代。
《割截》是一個動詞,指的是把物體切割或截斷成兩個或多個部分。
《割截》是由“刂”(刀)和“截”(音jí)兩個部首組成。
“刂”部首表示與刀有關,而“截”部首則表示剪切、截斷的意思。
《割截》的總筆畫數為12。
《割截》這個詞是現代漢語詞彙,源自于古代漢字的進化和演變。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割截」,整體結構與簡體字保持一緻,隻是在形狀上有所差異。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刴截」或「劄截」等多種形式。
其中「刴」代表着用刀來割或截物體,「劄」則表示剪切或截斷的意思。
1. 他用刀割截了繩子。
2. 這個畫家割截了火車的形象,僅保留了關鍵線條。
割斷、割傷、截短、截口、割席斷交
切割、截斷、剝離
連接、連結、粘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