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當矢石的意思、身當矢石的詳細解釋
身當矢石的解釋
形容親自抵擋敵人進攻。《晉書·王鑒傳》:“昔 漢高 、 光武 二帝,征無遠近,敵無大小,必手振金鼓,身當矢石,櫛風沐雨,壺漿不贍,馳騖四方。”《陳書·世祖紀》:“ 世祖 激厲将士,身當矢石,相持數旬, 泰 ( 杜泰 )乃退走。”
詞語分解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 矢石的解釋 .箭和壘石,古時守城的武器。《左傳·襄公十年》:“ 荀偃 、 士匄 帥卒攻 偪陽 ,親受矢石。” 晉 葛洪 《<抱樸子>自叙》:“弟與我同冒矢石,瘡痍周身,傷失右眼,不得尺寸之報,吾乃重金累紫,何心
專業解析
"身當矢石"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将領在戰場上親臨險境,英勇作戰。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成語釋義
"身當矢石"指将領親自站在箭矢和礌石(古代守城武器)飛來的最前線,冒着生命危險指揮或作戰。比喻在危險時刻挺身而出,勇擔重任。其核心含義是親身承擔最大風險,沖鋒在前。
二、逐字解析
- 身:指自身、親自。
- 當:承受、抵擋、面對。
- 矢:箭矢,古代遠程武器。
- 石:礌石、滾木礌石,古代守城時從高處投下打擊敵人的石塊或木塊。
"矢石"合用泛指戰場上最密集、最危險的攻擊。
三、典故出處
該成語源自古代戰争場景,最早見于史書對将領英勇行為的記載。例如:
- 《晉書·王鑒傳》:"昔漢高、光武二帝,征無遠近,敵無大小,必手振金鼓,身當矢石。"(來源:《漢語大詞典》)
-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裴松之注引《吳書》:"(魯)肅為人方嚴……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每臨敵,身當矢石。"(來源:《辭源》)
四、用法與引申
- 多用于描述軍事将領的英勇無畏。
- 引申為在任何危險或困難的工作中,領導者或當事人不畏艱險,親力親為,站在最前面承擔責任。
- 體現了一種身先士卒、勇于擔當的精神品質。
總結
"身當矢石"生動刻畫了古代将領親赴戰場最危險地帶的形象,強調親身承擔最大風險、沖鋒在前的擔當精神。其典故源自史書對名将(如魯肅)作戰風格的記載,是中華文化中褒揚英勇與責任感的經典成語。
網絡擴展解釋
“身當矢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勇敢無畏,親自抵擋敵人的進攻或直面危險。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理解:身體直面箭矢和石塊,比喻在戰場上或危險情境中沖鋒在前。
- 引申含義:強調領導者或勇士身先士卒、不避艱險的精神,常用于贊頌為正義或責任奮不顧身的行為。
二、出處與典故
- 古籍記載:最早見于《晉書·王鑒傳》,描述漢高祖、光武帝征戰時不畏危險“手振金鼓,身當矢石”;《陳書·世祖紀》中也有類似用例。
- 曆史背景:多用于描述古代将領親臨戰場的英勇行為,體現身先士卒的統帥風範。
三、結構與用法
- 語法功能:主謂式結構,可作謂語、定語。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褒揚性語境。
- 近義詞:親當矢石、身先士卒。
四、現代擴展
部分現代解釋将其泛化為“勇敢承擔困難與危險”,但傳統用法更側重具體情境下的親自抗敵行為。
五、例句參考
- 古籍例:“世祖激勵将士,身當矢石,相持數旬,泰乃退走。”(《陳書》)
- 現代例:在危機中,他身當矢石,帶領團隊突破困境。(需結合語境靈活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應用,可參考《晉書》《陳書》等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恫鞍鞯擺隊襃答壩田卑細波幅當寝彈腿地精對策論兒女私情訛悮凡俚逢湧腹居郡浮慕貫綜歸盡故壘猴精還魂草虎蔔回春妙手江實鞯汗家支謹良蠲欠開尊連名理七離棄溜溜轉曆營厖洪名家鳴呶蜜汁怒氣沖天配襯彊地乾絡倩語麒麟鬥傾蓋人道山水意擅興發沈纡試晬水滴石穿術衢四潰太常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圖德帷甲霞矯錫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