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親自抵擋敵人進攻。《晉書·王鑒傳》:“昔 漢高 、 光武 二帝,征無遠近,敵無大小,必手振金鼓,身當矢石,櫛風沐雨,壺漿不贍,馳騖四方。”《陳書·世祖紀》:“ 世祖 激厲将士,身當矢石,相持數旬, 泰 ( 杜泰 )乃退走。”
“身當矢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勇敢無畏,親自抵擋敵人的進攻或直面危險。以下是詳細解釋:
部分現代解釋将其泛化為“勇敢承擔困難與危險”,但傳統用法更側重具體情境下的親自抗敵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應用,可參考《晉書》《陳書》等曆史文獻。
《身當矢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身體受到極其嚴重的傷害或冒着巨大的風險。常用來形容為了正義、真理、信念而勇敢承受一切困難和危險的行為。
《身當矢石》可以拆分為“身”、“當”、“矢”、“石”四個部分。其中,“身”是部首,“當”、“矢”、“石”是偏旁。筆畫數分别為: “身” - 7畫,“當” - 6畫,“矢” - 5畫,“石” - 5畫。
《身當矢石》最早出自于《論語·學而篇》,原文是“君子藐藐,于小人矣!矢諸于異禮,宵節之月;體諸于愚,溺諸于酒;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其中的“矢諸于異禮”即為“身當矢石”的來源。在繁體字中,成語的表達形式為「身當矢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許多變體。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身當矢石》的寫法當中,“矢”字的形狀為一個矛頭向上,表示箭矢的意思,而“當”字的寫法則常常在“田”字旁加上一個“玄”字。
他為了真理,不畏艱險,身當矢石,勇敢地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
- 身後蕭條:指一個人去世後,身後所遭受的困境或者寂靜無聲的狀态。 - 當空矢石:形容舍己救人或勇敢奮戰的壯舉。 - 矢志不渝:形容心意堅定,決心堅定,毫不動搖。
- 身受千刀萬剮:形容受盡折磨,遭受巨大痛苦。 - 身體力行:表示親自實踐,自己身體上體現出來。
- 安居樂業:表示安然居住,快樂地過着生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