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当矢石的意思、身当矢石的详细解释
身当矢石的解释
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晋书·王鉴传》:“昔 汉高 、 光武 二帝,征无远近,敌无大小,必手振金鼓,身当矢石,櫛风沐雨,壶浆不赡,驰騖四方。”《陈书·世祖纪》:“ 世祖 激厉将士,身当矢石,相持数旬, 泰 ( 杜泰 )乃退走。”
词语分解
- 身的解释 身 ē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败名裂
- 矢石的解释 .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 荀偃 、 士匄 帅卒攻 偪阳 ,亲受矢石。”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
专业解析
"身当矢石"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将领在战场上亲临险境,英勇作战。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身当矢石"指将领亲自站在箭矢和礌石(古代守城武器)飞来的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指挥或作战。比喻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其核心含义是亲身承担最大风险,冲锋在前。
二、逐字解析
- 身:指自身、亲自。
- 当:承受、抵挡、面对。
- 矢:箭矢,古代远程武器。
- 石:礌石、滚木礌石,古代守城时从高处投下打击敌人的石块或木块。
"矢石"合用泛指战场上最密集、最危险的攻击。
三、典故出处
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场景,最早见于史书对将领英勇行为的记载。例如:
- 《晋书·王鉴传》:"昔汉高、光武二帝,征无远近,敌无大小,必手振金鼓,身当矢石。"(来源:《汉语大词典》)
-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鲁)肃为人方严……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每临敌,身当矢石。"(来源:《辞源》)
四、用法与引申
- 多用于描述军事将领的英勇无畏。
- 引申为在任何危险或困难的工作中,领导者或当事人不畏艰险,亲力亲为,站在最前面承担责任。
- 体现了一种身先士卒、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总结
"身当矢石"生动刻画了古代将领亲赴战场最危险地带的形象,强调亲身承担最大风险、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其典故源自史书对名将(如鲁肃)作战风格的记载,是中华文化中褒扬英勇与责任感的经典成语。
网络扩展解释
“身当矢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人勇敢无畏,亲自抵挡敌人的进攻或直面危险。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理解:身体直面箭矢和石块,比喻在战场上或危险情境中冲锋在前。
- 引申含义:强调领导者或勇士身先士卒、不避艰险的精神,常用于赞颂为正义或责任奋不顾身的行为。
二、出处与典故
- 古籍记载:最早见于《晋书·王鉴传》,描述汉高祖、光武帝征战时不畏危险“手振金鼓,身当矢石”;《陈书·世祖纪》中也有类似用例。
- 历史背景:多用于描述古代将领亲临战场的英勇行为,体现身先士卒的统帅风范。
三、结构与用法
- 语法功能:主谓式结构,可作谓语、定语。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义,常见于历史文献或褒扬性语境。
- 近义词:亲当矢石、身先士卒。
四、现代扩展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泛化为“勇敢承担困难与危险”,但传统用法更侧重具体情境下的亲自抗敌行为。
五、例句参考
- 古籍例:“世祖激励将士,身当矢石,相持数旬,泰乃退走。”(《陈书》)
- 现代例:在危机中,他身当矢石,带领团队突破困境。(需结合语境灵活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可参考《晋书》《陈书》等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避烦斗捷鸊鹈剑拨给不够不死草掣白琛賨愁眉啼妆打方旋大诛得代迭嬗洞室缎匹娥陵氏非功废籍飞琼隔落怪杰关戾衮衣绣裳滹沱降戬兼美坚挺交地几而不征极好积金至斗纪历九老会扛丧掯阻莱妻岭嵤林阡六姻纳合闹刺儿欧洲美元姘妇疲冗穷小子乞休期中曲拉饶爽软叽叽三求四告杉月生成时禽搪揬天棘同恤霞楼像章限年险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