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晋书·王鉴传》:“昔 汉高 、 光武 二帝,征无远近,敌无大小,必手振金鼓,身当矢石,櫛风沐雨,壶浆不赡,驰騖四方。”《陈书·世祖纪》:“ 世祖 激厉将士,身当矢石,相持数旬, 泰 ( 杜泰 )乃退走。”
“身当矢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人勇敢无畏,亲自抵挡敌人的进攻或直面危险。以下是详细解释: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泛化为“勇敢承担困难与危险”,但传统用法更侧重具体情境下的亲自抗敌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可参考《晋书》《陈书》等历史文献。
《身当矢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身体受到极其严重的伤害或冒着巨大的风险。常用来形容为了正义、真理、信念而勇敢承受一切困难和危险的行为。
《身当矢石》可以拆分为“身”、“当”、“矢”、“石”四个部分。其中,“身”是部首,“当”、“矢”、“石”是偏旁。笔画数分别为: “身” - 7画,“当” - 6画,“矢” - 5画,“石” - 5画。
《身当矢石》最早出自于《论语·学而篇》,原文是“君子藐藐,于小人矣!矢诸于异礼,宵节之月;体诸于愚,溺诸于酒;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其中的“矢诸于异礼”即为“身当矢石”的来源。在繁体字中,成语的表达形式为「身當矢石」。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许多变体。根据古代字典《说文解字》,《身当矢石》的写法当中,“矢”字的形状为一个矛头向上,表示箭矢的意思,而“當”字的写法则常常在“田”字旁加上一个“玄”字。
他为了真理,不畏艰险,身当矢石,勇敢地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
- 身后萧条:指一个人去世后,身后所遭受的困境或者寂静无声的状态。 - 当空矢石:形容舍己救人或勇敢奋战的壮举。 - 矢志不渝:形容心意坚定,决心坚定,毫不动摇。
- 身受千刀万剐:形容受尽折磨,遭受巨大痛苦。 - 身体力行:表示亲自实践,自己身体上体现出来。
- 安居乐业:表示安然居住,快乐地过着生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