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堡壘;舊堡壘。《晉書·李矩傳》:“ 劉聰 遣從弟 暢 步騎三萬讨 矩 ,屯於 韓王 故壘。”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清 方文 《贈馬嘉甫》詩:“故壘那能巢玉燕,明珠猶自握靈蛇。” 梁啟超 《過渡時代論·過渡時代之中國》:“其一老朽者流,死守故壘,為過渡之大敵。”
“故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指古代廢棄的防禦工事或舊堡壘,由“故”(過去的)和“壘”(堡壘)組成,拼音為gù lěi。常用于描述曆史遺迹或軍事防禦體系的殘存部分,如“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
曆史文獻:
文學比喻:
引申為“過去曾輝煌但現已荒廢的事物”,如權勢、成就等。例如梁啟超《過渡時代論》提到“老朽者流,死守故壘”。
“故壘”既指實體的古代堡壘遺迹,也用于象征逝去的輝煌或固守舊事物的狀态,常見于曆史與文學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