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麒麟相鬥。《淮南子·天文訓》:“麒麟鬭而日月食,鲸魚死而彗星出。”
(2).比喻群雄紛争。 唐 皮日休 《次韻寄答魯望》:“偉哉 泂上 隱,卓爾 隆中 耨。始将麋鹿狎,遂與麒麟鬭。”
“麒麟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字面意義:指麒麟這種神獸相鬥的行為。麒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祥瑞,因此其相鬥常被賦予特殊寓意,如《淮南子·天文訓》提到“麒麟鬭而日月食”,将自然現象與神獸活動相關聯。
比喻意義:代指群雄割據、紛争的局面。例如唐代詩人皮日休在《次韻寄答魯望》中用“遂與麒麟鬭”暗喻政治或軍事領域的激烈競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現代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淮南子》、唐代詩文或相關文學網站。
麒麟鬥是一個成語,形容兩個特别出色的人互相競争、較量或鬥争的情景。
麒 - 用"鳥"作為部首,共10筆
麟 - 用"鹿"作為部首,共22筆
鬥 - 用"鬥"作為部首,共4筆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祥瑞的動物,象征着吉祥和祥瑞。鬥意指戰鬥、競争。麒麟鬥的來源于古代傳說中麒麟之間的激烈戰鬥。
在繁體字中,麒麟鬥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古籍中,麒麟常被寫為“麒麟”,鬥寫為“鬥”。所以,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麒麟鬥可能被寫作“麒麟鬥”。
兩位頂尖武功高手在比武大會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麒麟鬥。
1. 麒麟守衛
2. 鬥争激烈
3. 麒麟鬥場
1. 争鬥
2. 對抗
1. 和諧合作
2. 協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