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折馘的意思、折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折馘的解釋

古代戰争中殺死敵人割其左耳以數計功。《左傳·宣公十二年》:“吾聞緻師者,右入壘,折馘、執俘而還。” 杜預 注:“折馘,斷耳。”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必折馘執俘,然後賜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折馘(shé guó)是古代軍事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戰争中殺死敵人後,割下其左耳以統計戰功的行為。其中“折”意為“斷”,“馘”本義為“耳朵”,合指割耳計功。

二、文獻溯源

  1.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緻師者,右入壘,折馘、執俘而還”,杜預注釋“折馘”為“斷耳”。
  2. 明代王鏊在《震澤長語·官制》中提到,需通過“折馘執俘”才能獲得朝廷賜勳。

三、曆史背景 該行為源于先秦時期的軍功統計制度,通過割取敵方左耳(而非首級)的方式,既能避免攜帶屍體不便,又可直觀量化戰果,是古代軍事獎懲體系的重要環節。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典籍中的用法,可查看《左傳》原文或相關曆史制度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折馘

《折馘》是一個表示戰鬥失敗、失敗者被消滅的成語,它的拆分部首為手和香,由6個筆畫組成。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争時期。

繁體字

《折馘》的繁體字為「折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相對于現代的「折馘」,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折駭」。

例句

1. 在這場戰鬥中,敵人被完全打敗,折馘于我軍之下。

2. 他率領的隊伍在戰場上折馘了許多敵人。

組詞

- 馘敗:戰鬥中被徹底擊敗。

- 馘首:戰鬥失敗後被斬首。

- 折敗:在戰鬥中被擊敗。

- 折戟:在戰鬥中失敗,戰死。

近義詞

- 俘虜:戰鬥中被俘獲的敵人。

- 擒獲:戰鬥中捉住敵人。

- 克敵:戰勝敵人。

反義詞

- 大勝:在戰鬥中獲得重大的勝利。

- 成功:在戰鬥中取得成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