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折馘的意思、折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折馘的解释

古代战争中杀死敌人割其左耳以数计功。《左传·宣公十二年》:“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 杜预 注:“折馘,断耳。”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必折馘执俘,然后赐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折馘(zhé guó)是古代汉语中的军事术语,指战争中割取敌方阵亡者的左耳以计数战功的行为。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本义为“断取”,此处引申为“割取”或“截取”,强调动作的完成性。

    来源:《说文解字》释“折”为“断也”。

  2. 特指战争中割下的敌人左耳。《诗经·鲁颂·泮水》郑玄笺:“馘,所格者之左耳。”古人以此作为统计杀敌数量的凭证。

    来源:《周礼·夏官·大司马》载“获者取左耳”,汉典网释义(www.zdic.net)。


二、本义与军事制度

折馘的核心含义是“割耳计功”,属先秦军礼制度的重要环节:


三、文化背景与典籍例证

该词多见于先秦文献,反映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规则:


学术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
  3.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
  4. 汉典网“馘”字释义(www.zdic.net/hans/馘)。

网络扩展解释

折馘(shé guó)是古代军事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战争中杀死敌人后,割下其左耳以统计战功的行为。其中“折”意为“断”,“馘”本义为“耳朵”,合指割耳计功。

二、文献溯源

  1.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杜预注释“折馘”为“断耳”。
  2. 明代王鏊在《震泽长语·官制》中提到,需通过“折馘执俘”才能获得朝廷赐勋。

三、历史背景 该行为源于先秦时期的军功统计制度,通过割取敌方左耳(而非首级)的方式,既能避免携带尸体不便,又可直观量化战果,是古代军事奖惩体系的重要环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典籍中的用法,可查看《左传》原文或相关历史制度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摆脚宝身背鐍彼唱此和比岁不登不打不相识步蛐测海蠡持重麤疏当年丁家鹤洞知独冠杜机躲躲藏藏范水模山法司飞鳐浮鸥乖变贵知合传慌悴欢释浣雪燋饭狡兔得而猎犬烹敬惮救生艇亢辞看囊钱敛首六米龙腾虎掷耐人咀嚼浓烈偏畸倾己拳勇曲承躟躟乳孔儒输三娥师徒庶工树蛙书招输租四冲丝缰天崩地陷亡言窏洝误人相顾失色饷馈险捍膝行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