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取盈的意思、取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取盈的解釋

謂取足賦稅。《孟子·滕文公上》:“兇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韓方》:“各州縣如數取盈,甚費敲撲。” 清 貝青喬 《哀甬東》詩:“往時催科笞在臀,今時催科刃在頸。嗟爾不許官取盈,堂堂師出誠有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取盈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強制征足規定的賦稅數額,後引申為滿足定額或要求。以下從詞典釋義與詞源角度分述:


一、核心釋義

  1. 強制征足賦稅

    指古代官吏按定額強行征滿賦稅,常見于賦稅制度語境。

    《漢語大詞典》釋為:“謂取足賦稅。”如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載:“錢糧之所以取盈也。”指官府為完成稅收定額采取的強制手段。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2卷,第635頁。

  2. 滿足定額或要求

    引申為達到既定标準或數量要求,含“必須完成”之意。

    《辭源》釋:“滿足規定數額。”如古籍中“歲課取盈”指每年需收足額定課稅。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修訂版)第1冊,第476頁。


二、詞源與構成


三、現代使用注意

現代漢語中“取盈”已非常用詞,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研究。偶見引申用于“完成指标”等語境,但需謹慎避免歧義。

提示:當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該詞,側面反映其使用局限性。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2. 廣東、廣西等省區修訂組《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現代詞典未收錄情況已注明版本供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取盈”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區别,主要涉及以下兩個層面:

一、傳統釋義(賦稅領域)

  1. 基本含義
    指官府按定額征收賦稅,不得短缺或減免。該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強制性和足額征收的特點。

    • 例句: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韓方》提到:“各州縣如數取盈,甚費敲撲。”(意為州縣官員為足額征稅,不惜動用刑罰)。
  2. 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孟子·滕文公上》:“兇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描述災年百姓難以完成賦稅,官府仍強制征收的情景。

二、現代引申(經濟領域)

  1. 擴展含義
    在當代語境中,“取盈”可引申為通過商業活動或投資獲取利潤,強調經濟收益的主動性。

    • 例句:如“中資銀行通過非貸款服務獲取盈利”,或企業“提取盈餘公積”的財務操作。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企業經營、資本運作等場景,與“盈利”“創收”等詞義相近。

三、詞義辨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或經濟術語的詳細分析,可參考上述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妥敗将殘兵霸陵北路标徹不知利害丑土酬心刍豆洞啓跺泥法螺方術士煩散萯陽幹枯高光鬼矢豪市和欺回暖渾渾泡泡戋餘驕奢淫佚劫掎階途計取酒律疾菑絕學刻竭窠絲糖匡壁量尺寸六一居士賂買甍甍明眼人能飯牌局賠贓平滌氣憤憤騎龍弄鳳權正搉利少惡沈濟示戒轼闾失慎水信私燭聽直外寵委闾無威香佩帶小齒希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