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春風的意思、馬耳春風的詳細解釋
馬耳春風的解釋
見“ 馬耳東風 ”。
詞語分解
- 馬耳的解釋 山名。在 山東省 諸城市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濰水》:“ 濰水 又東北, 涓水 注之。水出 馬耳山 ,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舉,望齊馬耳,故世名焉。” 宋 蘇轼 《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一
- 春風的解釋 ∶春天的風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别》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詳細解釋.春天的風。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寤春風兮發鮮榮,絜齋俟兮惠音聲。” 唐 元
專業解析
馬耳春風(又作“春風過馬耳”)是漢語成語,典出唐代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後以“馬耳春風”比喻聽者漠然無覺,對他人言論毫不在意。其核心含義可解析如下:
一、語義解析
- 字面意象
“馬耳”指馬匹的耳朵,“春風”象征溫勸誡或言論。馬耳雖感知春風拂過,卻無動于衷,引申為聽者漠視他人意見,充耳不聞。
- 引申義
形容人固執己見,對他人的規勸、批評或建議持冷淡、無視的态度,如《漢語成語大詞典》釋義:“比喻把别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二、典故溯源
此成語源自李白詩作。原句“東風射馬耳”中,“射”意為“吹拂”,詩人以“馬耳對春風的麻木”暗喻世人對自己抱負的漠視。宋代蘇轼《和何長官六言》化用為“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耳東風”,進一步固化其比喻義。
三、用法示例
四、近義對比
成語 |
核心差異 |
馬耳春風 |
強調聽者主觀漠視 |
秋風過耳 |
側重言論無價值,不屑理會 |
充耳不聞 |
直接描述拒絕聽取的行為 |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第12卷,頁894。
- 《成語源流大辭典》,劉潔修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頁721。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頁869。
- 典故溯源:《全唐詩》卷178,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網絡擴展解釋
“馬耳春風”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寓意
- 含義:比喻把别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形容對他人意見或建議毫不在意,如同春風拂過馬耳般毫無反應。
- 寓意:常用于批評對勸告、提醒無動于衷的态度,強調聽者主觀上的忽視或冷漠。
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出自金代詩人元好問的《谷聖燈》詩:“紛紛世議何足道,盡付馬耳春風前。”。
- 語法功能:通常作賓語,結構為偏正式,感情色彩中性。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馬耳東風、風吹馬耳(均表示對言語的漠視)。
- 反義詞:洗耳恭聽(形容專注傾聽的态度)。
例句與用法
- 例:“他對旁人的建議總是馬耳春風,最終錯失良機。”
(注:此句為模拟用法,體現成語的批評意味。)
補充說明
- 該成語與“馬耳東風”完全同義,可互換使用。
- 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鵊鳥陂曲邊衛材館録乘堅伺隙存義寸志當堂擔倈澹遠倒拔德意志帝國點洗放大鏡高庸革革诟厲規步鬼歗谷神濠塹河澳黑古隆冬黑壓壓家集江沚家生奴驚栗九成宮救奢狙狡巨拇卡奔塔利亞灣糧廪陸賈分金履傾率由舊則面疙瘩妙鍵默牖念慮旁征博引槃虞雀李戎麾刷色酥酒撻罰挺緩痛惜瓦縫遺賂五盾縣道縣網小過節兒消夜果熙隆系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