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秉節的意思、秉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秉節的解釋

(1).持節。節,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 宋 歐陽修 《武恭王公神道碑》:“秉節治戎,出征入衛。” 明 楊柔勝 《玉環記·延賞慶壽》:“秉節傳旌承聖寵,心存一點丹衷。”

(2).保持節操,守節。 清 姚鼐 《旌表貞節大姊六十壽序》:“執德秉節數十年,其亦可謂君子之女。”

(3).猶秉性。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二》:“ 王竑 秉節剛勁,可寝大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秉節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核心義項:

一、持執符節(動詞性)

指古代使臣或官員手持朝廷授予的「節杖」作為身份憑證,象征奉命出使或行使職權。此義項強調對使命的忠誠執行,常見于曆史文獻。

例證:

《後漢書·隗嚣傳》載:「秉節持重,有不可奪之志。」

宋代王安石《奉酬許承議》詩:「秉節身常屈,沖霄勢未伸。」


二、堅守節操(名詞性)

引申為秉持高尚的道德操守,尤其在逆境中保持氣節與原則。此用法強調精神層面的堅守,屬儒家思想核心價值。

例證:

《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秉節牧羊」的典故,成為忠貞象征;

明代歸有光《與沈敬甫書》言:「士當秉節砺行,不隨俗浮沉。」


字源考據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秉節」詞條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4. 《中國典故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秉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持符節(古代使臣的憑證)

指手持符節執行使命,常見于古代官員出使或治軍的場景。例如:

二、保持節操

強調堅守道德原則與氣節,如:

三、秉性特質

指與生俱來的品格特征,如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評價王竑“秉節剛勁”。

其他補充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語詞典》、漢典及詩文用例等多方考據,體現了詞義的曆史演變與文學應用。

别人正在浏覽...

艾褐鞭鸾笞鳳表草鄙婦璧聯嚫施笞譴爨饋蹙攏帶累擋調倒垂東呂鄉鬥糧對時敦課幅土覆盂之安伕子歌樓共性與個性關裡彗汜畫塗擭撮呼沱飯賤出绛虬講事驕空驕暑嶻嵯界斷帣鞲裾馬襟牛開洩曠日長久老不才冷隽糧斛陵遲蛖蜄媒人榠楂蟠伏配俪愆釁期會然已茹荼剡溪藤山幽矢刃受節隨寓而安文秘無以複加弦歌宰鮮果笑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