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rried] 急急忙忙的樣子
我一看,原來是他急匆匆地走了過來
急忙貌;匆忙貌。 巴金 《家》三五:“有一些人急匆匆地從房裡出來,又有一些人急匆匆地到那裡去,都帶着驚惶的表情,不敢大聲說話。”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七章:“ 小玲子 急匆匆地走過來說:‘報告首長,這炮打得很奇怪呀!’”亦作“ 急沖沖 ”。 張峻 《牛倌爺爺》:“這老頭兒話沒說,‘叭’地擱下飯碗,從門後摸起棗木杈子和橫笛急沖沖地走出去。” 費禮文 《黃浦江的浪潮》四:“ 吳德成 急沖沖從外面走了進來。”
“急匆匆”是一個形容詞,表示行動或狀态非常急迫、匆忙的樣子,通常帶有因時間緊迫或内心焦慮而加快動作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核心
強調速度上的“急”和心理上的“緊迫感”。例如:“他急匆匆跑進會議室”不僅描述動作快,還隱含可能有遲到壓力或突發事件。
語法結構
屬于ABB式重疊詞(急+匆匆),通過疊字加強語氣,類似“紅彤彤”“氣沖沖”。這種結構在漢語中常用于生動描繪狀态。
使用場景
近義辨析
語用提示
該詞多用于中性或略帶批評的語境。例如:“别總是急匆匆的,仔細檢查一遍文件”隱含提醒對方避免因急出錯。
例句參考:
“快遞員急匆匆地穿梭在樓道裡,額頭上全是汗珠。”(突出體力勞動的緊迫感)
“會議通知來得太突然,所有人都在急匆匆準備材料。”(體現突發性導緻的忙亂)
《急匆匆》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指匆忙、急促的樣子。
拆分部首:匚心心
總筆畫:16畫
《急匆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間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因為某種原因匆匆忙忙地行動,形象地展示了匆忙的樣子。
繁體字為“急匆匆”。
古時候漢字寫法略有不同,使用的是象形字。其中,“急”的古字形為卩心,“匆”的古字形為匚彡。
1. 他急匆匆地趕到會議室,一身大汗。
2. 外面突然下起了急匆匆的雨,我來不及帶傘。
急急忙忙、匆匆忙忙、急忙、匆忙
匆忙、急迫、倉促
從容、從容不迫、緩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