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螭角的意思、螭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螭角的解釋

古代皇帝玉玺的角。玺紐龍形,故名。《遼史·儀衛志三》:“ 王莽 篡 漢 , 平皇後 投璽殿階,螭角微玷。”參見“ 螭紐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螭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器物(尤其是玉器、青銅器、建築構件)上的裝飾紋樣或立體造型。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具體應用兩方面理解:

  1. 字義拆解與基本定義

    • 螭 (chī): 指古代傳說中一種無角的龍(或說幼龍),或指一種似龍而無角的異獸。《說文解字》釋為“若龍而黃”,《廣雅》稱“無角曰螭”。其形象常被描繪為身形修長、蜿蜒靈動、口闊齒利、尾部卷曲的神獸。螭紋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裝飾紋樣之一,象征祥瑞、力量或守護。
    • 角 (jiǎo): 本義指獸類頭頂或鼻前生長的堅硬突起物,如牛角、鹿角。引申指形狀像角的東西或角落。
    • 螭角: 組合起來,“螭角”并非指螭這種神獸本身長有角(因為傳統描述中螭常被強調為“無角”),而是特指:
      • 裝飾部位: 器物(如玉佩、帶鈎、印鈕、鼎耳、建築脊飾等)上雕刻或塑造的螭首的頭部,尤其是其口鼻、吻部及額頂的形态特征。這個部位是螭紋最具辨識度的部分。
      • 造型特征: 指螭首呈現出的棱角分明、線條剛勁有力的雕刻風格或具體形态。工匠在表現螭首時,常着重刻畫其張口的獠牙、凸起的吻部、隆起的額骨等,這些結構在視覺上會形成強烈的“角”感(即轉折、突起),故稱為“螭角”。它強調的是螭首的輪廓、力度和立體感。
  2. 在文物與工藝美術中的具體應用

    • 玉器: 在戰國、漢代玉器中尤為常見。例如:
      • 玉璜、玉璧、玉佩: 常在兩端或邊緣雕琢螭首,其突出的吻部和額部即被稱為“螭角”。這些“螭角”使玉器輪廓更顯生動有力。
      • 玉劍飾(如劍珌、劍璏): 螭紋是重要裝飾,螭首的刻畫(即螭角)是視覺焦點。
      • 玉帶鈎: 鈎首常作螭首形,其造型的關鍵就在于“螭角”的塑造。
    • 青銅器: 商周至漢代的青銅器(如鼎、尊、壺)的耳部、提梁、蓋鈕等部位,常鑄有立體的螭形裝飾,其頭部特征鮮明,“螭角”的形态清晰可辨。
    • 建築: 古代宮殿、寺廟建築的屋脊、檐角、柱礎等處,有時也使用螭吻(龍生九子之一,屬螭類)作為裝飾,其頭部形态同樣可稱為“螭角”。
  3. 象征意義

    • 螭紋本身具有祥瑞、辟邪、權力等象征意義。作為螭紋最核心、最突出的部分,“螭角”自然也承載了這些文化内涵。其剛勁有力的造型,常被賦予勇猛、威嚴、守護的寓意。

關于引用與權威性說明:

由于“螭角”是一個較為專業、具體的工藝美術和文物考古術語,其詳細釋義多見于專業詞典、文物圖錄、考古報告及相關學術著作中,而非普及型的線上漢語詞典。以下為權威參考來源建議(無法提供有效線上鍊接時,僅列出來源):

“螭角”一詞,核心指古代器物(玉、銅、建築等)裝飾中螭首的頭部形态,尤其強調其輪廓分明、棱角突出、剛勁有力的造型特征。它并非指螭獸長角,而是工匠藝術表現的焦點部位,承載着祥瑞、威嚴的文化寓意。理解該詞需結合古代神話、工藝美術史及具體文物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

“螭角”一詞的含義需要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實物指代:玉玺上的龍形裝飾

根據《遼史·儀衛志三》記載,螭角指古代皇帝玉玺的邊角裝飾。玉玺的玺紐(頂部雕刻)常以螭龍為形,因此邊角被稱為“螭角”。例如,王莽篡漢時,平皇後将玉玺投擲于殿階,導緻“螭角微玷”(螭角輕微破損),這一描述體現了螭角作為皇權象征的具象意義。

二、比喻意義:形容獨特出衆的品格或能力

在成語用法中,“螭角”讀作chī jiǎo,比喻人或事物具有超凡、難以比拟的特質。其來源與神話中的“螭”相關:螭是形似龍的神獸,傳說能淨化水源、驅避邪祟,象征祥瑞。因此,“螭角”被引申為對卓越品質或獨特性的贊美,例如“其才華如螭角,無人可及”。

補充說明

  1. 語義關聯:兩種解釋均與“螭”的神話形象相關,但前者為具體器物部件,後者為抽象比喻。
  2. 使用場景:實物含義多見于曆史文獻;比喻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遼史》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寸斷酢僞大工業膽如鬥道服道鍵禅關地磅鼎鼎有名定居地球同步衛星舵輪鵝黃酥餓虎擒羊二霸洏洏房牙子發師豐恩豐儀鋒至腐窳幹煩鬼教海損弘化荒年谷扈隸嬌麗教條記莂機府涓滌峻敞客序撈毛的林産品留歡銮坡落荒而逃落實目光内資聘妻撲蚩前覆後戒強弱謙需青邱氣焰嚣張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三事商機勝引水澤順聽條分透河井尪瘠香薰薰邪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