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録的意思、防録的詳細解釋
防録的解釋
防範和管束。《晉書·彭城王紘傳》:“於是禦史中丞 車灌 奏劾,請免 紘 官,下其國嚴加防録。”《宋書·褚叔度傳》:“ 慧度 不加防録, 敬道 招集亡命,攻破 九真 ,殺太守 杜章民 , 慧度 讨平之。”
詞語分解
- 防的解釋 防 á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防止。防備。預防。防範(防備,戒備)。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嚴格控制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防微杜漸(在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以免發展下去)。 守衛
- 録的解釋 録 ù 見“錄”。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防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防範和管束,常用于描述對人或事進行監督、約束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詞義
該詞由“防”(防範)和“録”(記載、管理)組合而成,指通過預防性措施和系統化管理達到約束目的。例如《晉書·彭城王紘傳》提到“嚴加防録”,即對官員進行嚴格監管。
-
文獻例證
- 《宋書·褚叔度傳》記載“慧度不加防録”,描述因疏于監管導緻叛亂事件,反向印證該詞的實際應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政治或軍事語境,強調通過制度性手段維持秩序。
-
拼音與結構
讀音為fáng lù(ㄈㄤˊ ㄌㄨˋ),屬于動賓式複合詞,與現代漢語中“防控”“監察”等詞有相似邏輯。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晉書》《宋書》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防録(fáng lù)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阜”和“錄”兩個部首。由“阜”表示土堆或土坡的意思,而“錄”表示記錄的意思。因此,防録的意思就是記錄并保存對某件事物或事件的土遺迹或土地變動。
防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土地管理制度。在古時候,政府會委派專門的官員進行土地調查和記錄,以便掌握和管理土地資源。這種土地調查和記錄的行為就被稱為防録。
在繁體字中,防録被寫作“防録”。繁體字保留了一些古代漢字的特點和形态,因此在一些地區和場合還會繼續使用繁體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不同。在古代,漢字的形态更加簡化,筆畫也相對較少。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演變,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逐漸變得複雜。
以下是一個關于防録的例句:
他負責對這片土地進行防録,以确保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與防録相關的詞語有:
1. 録音(lù yīn):錄音的意思,用于記錄聲音信息。
2. 録像(lù xiàng):錄像的意思,用于記錄影像信息。
3. 防治(fáng zhì):預防和治療的意思,用于描述對抗某種疾病或問題的措施。
反義詞暫時沒找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