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用少量的藥于患處。 唐 白居易 《自歎》詩:“二毛曉落梳頭懶,兩眼春昏點藥頻。”
關于“點藥”的釋義,綜合相關資料來源解釋如下:
“點藥”是“點藥”的繁體寫法,指在患處局部施用少量藥物的治療方法。例如《疬科全書》記載用石灰、石堿等調制腐蝕性藥膏,屬于中醫外治法的一種。
唐代白居易《自歎》詩中“兩眼春昏點藥頻”一句,描述了因眼疾頻繁上藥的狀态。這反映該詞早在唐代已用于描述局部用藥行為。
在《瘍醫準繩》中,“點藥”特指腐蝕性外治療法,用于去除皮膚疣、瘊等病竈。此類療法需精準控制藥量,避免損傷健康組織。
現代漢語中詞義泛化,可泛指“服用少量藥物”,如“感冒吃點藥就好”,但核心仍保留“少量、局部”的含義。
古代用法 | 現代用法 |
---|---|
特指腐蝕性外治 | 泛指服藥或外敷 |
強調精準施藥 | 側重少量用藥 |
建議需要中醫外治時,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操作。
點藥是指使用藥物的方式,通常是将藥物滴入或塗抹于患處或受傷部位,以治療疾病或緩解症狀。
點藥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點(dian)和藥(yao)兩個部分。
點的部首是⺧,總共有4畫。
藥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6畫。
點藥這個詞來源于中文,屬于現代漢語詞彙。在繁體字中,點藥的寫法為點藥。
在古代,點藥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書寫隨着時間發展而變化。古漢字寫法的研究稱為“古文字學”。
1.醫生建議你每天早晚各點藥三次。
2.這種藥是局部點藥,效果很好。
組詞:醫藥(yī yào)、藥物(yào wù)、藥品(yào pǐn)。
近義詞:塗藥、抹藥。
反義詞:換藥、不用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