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點藥的意思、點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點藥的解釋

施用少量的藥于患處。 唐 白居易 《自歎》詩:“二毛曉落梳頭懶,兩眼春昏點藥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點藥”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且權威詞典及語言學資源中未見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古文獻及方言進行推斷。以下為基于漢語語素分析與曆史語用的綜合解釋:


一、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1. “點”的本義延伸

    古漢語中“點”有“輕觸”“塗抹”之意(《說文解字》:點,小黑也,引申為微觸)。在醫藥語境中,指用特定工具(如指尖、棉籤)将藥物精準施加于患處的動作,如“點眼藥”(将眼藥水滴入眼内)、“點痣”(用藥劑腐蝕痣)等用法。

    來源參考:《漢語大字典》(第2版)中華書局,2011年,“點”字條。

  2. “藥”的所指範圍

    “藥”泛指治療物質(《玉篇》:藥,治病草也)。結合“點”的動作特性,“點藥”特指需局部精準施用的外敷藥劑,如藥膏、藥水、散劑等,區别于口服或注射藥物。

    來源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藥”字條。


二、曆史文獻與方言用例

  1. 中醫古籍中的相關表述

    明代《普濟方·卷八十六》載:“治目赤腫,以膽礬溶液點藥”,此處“點藥”作動詞,意為“用藥物點塗”。清代《瘍醫大全》亦見“瘡口潰爛,需以丹砂點藥”的用法,強調局部用藥方式。

    來源參考:《普濟方》中醫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瘍醫大全》人民衛生出版社點校本。

  2. 方言中的保留

    部分閩南語、客家話地區仍用“點藥”指代治療皮膚瘡瘍的藥粉或藥水(如“火氣大,額頭生疔,愛用點藥”)。此用法延續了古漢語的動詞名詞化特征。

    來源參考:《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點藥"詞條(教育部出版);《客家話詞典》廣東人民出版社。


三、現代語境下的潛在含義

在缺乏權威詞典定義的情況下,依據語用邏輯可歸納為兩類:

  1. 動作義:以點塗方式施用藥物(動詞)。

    例: 傷口消毒後需點藥,每日三次。

  2. 物品義:適用于局部點塗的外用藥物(名詞)。

    例: 這款中藥點藥對蚊蟲叮咬效果顯著。


補充說明

因“點藥”未被《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收錄,以上解釋基于漢字本義、古籍用例及方言調查綜合推演。若需學術級考據,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中醫專科辭書(如《中醫大辭典》),其中或有更詳盡的古義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點藥”的釋義,綜合相關資料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點藥”是“點藥”的繁體寫法,指在患處局部施用少量藥物的治療方法。例如《疬科全書》記載用石灰、石堿等調制腐蝕性藥膏,屬于中醫外治法的一種。

二、引證與演變

唐代白居易《自歎》詩中“兩眼春昏點藥頻”一句,描述了因眼疾頻繁上藥的狀态。這反映該詞早在唐代已用于描述局部用藥行為。

三、中醫特殊用法

在《瘍醫準繩》中,“點藥”特指腐蝕性外治療法,用于去除皮膚疣、瘊等病竈。此類療法需精準控制藥量,避免損傷健康組織。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詞義泛化,可泛指“服用少量藥物”,如“感冒吃點藥就好”,但核心仍保留“少量、局部”的含義。

五、總結對比

古代用法 現代用法
特指腐蝕性外治 泛指服藥或外敷
強調精準施藥 側重少量用藥

建議需要中醫外治時,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操作。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鶽采察長赓辰駕弛替臭椿二十四史反接肥輕宮人苟合寡斷光陰如箭過候鶴绫紅陽吼嘯畫簾誨言昏老嘉吉簡牒講公事焦爐雞蟲得失汲墳精密度經生酒情宼孽郎臣爛缦落色廉恥瞭樓茅屋面謾派力司排腔撲殄鋪繹千金青羊宮求聘圈樻桑弧蒿矢山陬神禾時間性收束貪權逃避甜葉菊涕漣銅焦彎彎曲曲嗢石蘭威明五坊小兒消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