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荒陬的意思、荒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荒陬的解釋

荒遠的角落。 晉 左思 《吳都賦》:“其荒陬譎詭,則有龍 * 蒸。” 唐 元稹 《蠻子朝》詩:“西南‘六詔’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 清 方苞 《書<熊氏家傳>後》:“破家亡身,殘其支體者,荒陬小邑必有數人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荒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素構成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詞素構成解析 該詞由"荒"與"陬"組合而成:

  1. 荒:《說文解字》釋為"蕪也",本指未開墾的田地,引申為偏僻、荒涼之意。在構詞中多作形容詞性語素,如"荒郊""荒島"。
  2. 陬:《玉篇·阜部》注"隅也",原指山腳或角落,《史記·曆書》"月名'畢聚'"司馬貞索隱引《爾雅》"正月為陬",後泛指邊遠之地。

二、典籍用例舉證 此詞最早見于六朝文獻,成熟于唐宋詩文中:

三、現代語義定位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第7冊第543頁定義為:"荒遠偏僻的角落",包含三重語義特征:

  1. 空間距離:遠離政治/經濟中心的地理位置
  2. 人文狀态:未經充分開發的自然環境
  3. 文化隱喻:常與"蠻夷""未化"等概念形成互文

四、應用語境特征 該詞多出現于書面語體,常見于:

  1. 曆史地理著作中标注古代邊疆區域
  2. 遊記文學渲染探險氛圍
  3. 政論文章強調區域發展差異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線上版;《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荒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偏僻荒遠的角落或地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引證與用法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吳都賦》《蠻子朝》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卬給伴讀薄蝕不毛參透長楸長生久視誠慊徹紮寸言大熊座雕勦帝履扼塞負芒耿耿觀瞻歸正首邱顧命酣觞和穆惶惶畫毬虎丘奸惰節假進點進旅退旅空薄款涷潰不成軍離褷流播留步録音機樸渥僻謬千古奇談祈勝去末歸本三浴三熏沙袋賞口申叔神衛實測實業收頭纾寬孰食邃博縮酌鐵撥狪犬文彰無損物像香草美人霄峙溪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