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尚其德;修德。《漢書·谷永傳》:“隆德積善,懼不克濟。” 顔師古 注:“修德積善,尚恐不濟,況不隆不積者乎。”《漢書·李尋傳》:“間者太白正晝經天。宜隆德克躬,以執不軌。” 晉 荀勗 《為晉文王與孫晧書》:“遠攷古昔廢興之理,近鑒 西蜀 安危之效,隆德保祚,去危即順。”
“隆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核心解釋
指“高尚其德”或“修德”,即推崇并修養高尚的品德。例如《漢書·谷永傳》提到“隆德積善”,強調修德與行善的重要性。
字義分解
古代典籍
現代用法
可形容人的崇高品德,如“隆德高行”;也用于地名(如甯夏固原市的隆德縣)。
“隆德”既強調對道德的推崇與修養,也隱含通過德行實現個人或社會的興盛。其内涵融合了品德的高尚性(德)與推崇的主動性(隆),常見于對理想人格或治國理念的描述。
《隆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充滿着繁榮、盛大和莊重的意象。
《隆德》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阜(阝)和龍(龍),其中阜部表示山坡,而龍部則表示龍的意象。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隆德》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它經曆了多次變化。最初,該詞源自于古代漢字“龍”的本字,表示龍的山。後來,根據字形的變異,逐漸演化為現代用法,代表繁榮盛大之意。
在繁體字中,《隆德》的寫法為「隆德」。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有關《隆德》這一詞的具體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
以下是幾個使用《隆德》的例句:
組詞:隆重、莊重、繁榮、盛大
近義詞:壯麗、莊嚴、隆重、宏大
反義詞:衰敗、寂寞、蕭條、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