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的赏赐;重赏。《战国策·齐策一》:“﹝ 齐威王 ﹞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汉书·武帝纪》:“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元史·忽林失传》:“父从 世祖 亲征 阿里不哥 ,以功受上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文雄》:“事闻, 秦 受上赏。”
“上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详细解释:
拼音为shàng shǎng,意为最高的赏赐或重赏,常用于表彰功绩或嘉奖杰出贡献。例如《战国策·齐策一》记载,齐威王曾下令:“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强调直言进谏者可获最高奖励。
该词蕴含中国古代“赏罚分明”的管理思想,如清代《啸亭杂录》记载官员因功受赏,反映制度化的表彰传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出自《战国策》)
现代扩展:“她的创新方案获得公司上赏,成为年度优秀员工。”(参考)
《上赏》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表示将奖赏或欣赏的对象向上提升或升华的意思。这个词语常用于表达将某人的价值和成就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以示崇高和尊敬。
《上赏》由两个部首组成:上字的“一”和赏字的“贝”。 上字的笔画数为一画,赏字的笔画数为四画。
《上赏》为现代汉字,没有确切的古代来源。这是由上字的意义“提升”加上赏字的意义“奖赏”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繁体字中,上字保持不变,而赏字则为賞。
在古代汉字中,上字的写法保持一致,没有变化。
赏字在古代常用的写法为讁。
1. 他的优秀表现得到了上司的上赏。
2. 这位艺术家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上赏,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师。
上鉴、上嘉、上责、上贡、上秀
晋升、提拔、扬升、鼓励
降低、贬低、贬损、贬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