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之日。《金史·選舉志一》:“若試日遇雨雪,則候晴日。”《明史·選舉志二》:“試日入場,講問、代冒者有禁。”
試日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古代科舉制度中舉行正式考試的特定日期。該義項源于科舉文化,明清時期多指鄉試、會試等重大考試的正式開考日。
例證:
《聊齋志異·司文郎》:"試日,宋生以誤删注疏被黜。"(描述科舉考試當日因失誤落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85頁。
參考鍊接:中國辭書數據庫(需訂閱訪問)
當代漢語中可引申為重要考核或測試的當日,多用于描述資格考試、競賽等關鍵時間節點。
例證:
《教育學術月刊》2020年刊文:"考生在試日的心理狀态直接影響發揮水平。"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第7冊第987頁。
參考鍊接:上海辭書出版社權威檢索
《清史稿·選舉志》載:"試日,諸生黎明集貢院外,候點名入闱。"
來源:中華書局《二十四史全譯·清史稿》,2004年,卷108·志83。
參考鍊接:中華經典古籍庫(注冊後可查閱)
該詞從科舉專稱演變為廣義考核日,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制度術語向生活用語的轉化。核心語義始終圍繞關鍵性考核的時間焦點,強調事件的重要性與時效性。
語源考據參考:王力《古代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432頁。
“試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試日指考試之日,即古代科舉或官方選拔考試的具體日期。該詞由“試”(考試、測驗)和“日”(日期、時間)組合而成。
該詞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古代科舉制度,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金史》《明史》等原始史料。
黯昧飽脹本義編修餐氈蘇畜豪丹跸電熱器典谒抵事都候胏腑風恙分朗羹飯種工雀衮命河東三鳳橫草不拏,豎草不拈壞醋渙泮歡迎化裝火葫蘆膠言家乘截道疾雷靖言局蹙聚攏康莊大道刻鹄類鹜亮開列缺梨果六時洛杉矶名班暋作蔫主意傾己罄窮趣話人牲善沒傻氣社會關系聖問深念沈雨濕響時移世易樞密院宿營地陁崩聞家無風作浪無中生有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