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傷廉的意思、傷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傷廉的解釋

損害廉潔。《孟子·離婁下》:“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文選·陸機<文賦>》:“苟傷廉而衍義,亦雖愛而必捐。” 李善 注:“言他人言,我雖愛之,必須去之也。 王逸 《楚辭注》曰:‘不受曰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 平中丞 説:‘這樣壽禮,清而不俗,就收了他也是不傷廉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傷廉"是一個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行為或取舍不當,損害了廉潔的品德。該詞具有鮮明的道德評判色彩,常用于告誡人們要堅守廉潔自律的原則。

詳細釋義:

  1. 字面拆解與構詞法:

    • 傷 (shāng): 本義指身體上的創傷,引申為損害、傷害、妨害。
    • 廉 (lián): 本義指廳堂的側邊,引申為正直、廉潔、清白、不貪取。在道德層面,特指不苟取、不貪財的品行。
    • 傷廉: 構成動賓短語,字面意思即“損害廉潔(的品德)”。意指某種行為或選擇,雖然可能不違法或看似微小,但逾越了廉潔的界限,玷污了清白的操守。
  2. 核心含義與語境:

    • 該詞強調的是一種道德上的自我要求和邊界感。它并非指觸犯法律的貪污受賄,而是指在“可取可不取”的模糊地帶,如果選擇了“取”,即使所得之物微薄或看似合理,也會被認為是有損廉潔的行為。
    • 常用于描述對非分之財、不當利益的獲取,哪怕隻是很小的好處。其重點在于行為對個人道德操守的内在損害。
    • 常與“苟取”(隨便、不循正理地獲取)相聯繫,指不該拿的拿了,即使量小,也是“傷廉”。
  3. 經典出處與例證:

    •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是《孟子·離婁下》:

      “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

      • 釋義: (在財物或利益面前)可以拿,也可以不拿,(如果)拿了就會損害廉潔(的品德)。
      • 解讀: 孟子這句話精辟地闡述了“傷廉”的核心情境——即在“可拿可不拿”的情況下,選擇“拿”就是一種對廉潔品德的損害。它強調了君子在利益面前應有的審慎和自我約束,即使利益微小或獲取看似有理由,隻要不是理所應得或可能引起非議,就不應取用,以保全廉潔的名節。這是儒家對士人道德修養的高标準要求。來源:《孟子·離婁下》(因古籍無網絡鍊接,标注來源書名)。
  4. 近義詞辨析:

    • 貪污: 指利用職務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財物,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程度遠重于“傷廉”。
    • 受賄: 指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同樣是違法犯罪。
    • 占便宜: 口語化表達,指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小利,含義較寬泛,道德譴責程度通常低于“傷廉”。
    • 苟取: 指不循正理、隨便地獲取(財物),是導緻“傷廉”的具體行為。來源:常見于古籍及文言文分析(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對《孟子》的注解)。

“傷廉”意指在利益取舍(尤其是微小或模糊的利益)中,選擇了獲取本可不取之物,從而損害了自身廉潔清白的道德品質。它源于儒家經典《孟子》,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人道德操守,特别是廉潔自律精神的高度重視和嚴格要求。其核心在于告誡人們,面對利益誘惑時,不僅要避免違法亂紀的大貪,更要警惕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可能玷污清白的小取。

網絡擴展解釋

“傷廉”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核心含義為損害廉潔,常用于描述因不當行為而破壞個人道德操守的情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2.經典出處

3.文學與曆史應用

4.深層意義

“傷廉”不僅是一個描述行為的詞彙,更承載了儒家思想中關于取舍與道德堅守的價值觀。

别人正在浏覽...

半臂半刻瘢疻八詠冰景蹅踐扯臊蠢生殆無虛日當刻道憲釣綸底工短盤對理腐音附庸風雅咯騰閨行姑衍河目海口恚嗔灰頂賄和貨擔江綠大鑒空衡平煎灼酵頭極能禁劾楖人九姓計最掬抛哭喪着臉勒脖子兩院另開六禮龍臧羅勝子麽眇冥智敏叡赧面旁門小道偏執狂峭險衽席無辯上晝聖寶勝券聖王壽期淘戰同坎偷合苟容香盆響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