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iaphaneity;transparency]∶透光的性質或情況;特指礦物透光的能力
(2) [transmission]∶垂直透過以非漫射平行表面(如玻璃闆或其他各向同性的均勻非漫射介質,或由許多這樣的介質彼此接觸而形成的介質系列)為界面的物質的單一波長輻射能的總份額,它等于從最後一個介質表面出射的能量與從第一介質表面入射的能量之比,其中已計及各表面的反射損耗以及介質内部的吸收損耗和輻射損耗所引起的上述兩種輻射能的數量差别
指物體可透光線的程度。現多指人或事物對外公開從而讓人了解的程度。《光明日報》1987.12.28:“根據中央的精神,在公務員制度出6*台前,幹部制度改革要增加透明度,對今明兩年調整幹部結構任務中的社會招收部分将首先采取公開、平等、競争、擇優的辦法招考人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透明度漢語 快速查詢。
“透明度”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概念
指物質允許光線透過的能力,常用于描述礦物特性。礦物在标準厚度(0.03mm)下分為三級:
測量方法
物理學中通過吸收系數量化,而肉眼鑒定常結合礦物條痕色判斷。
以上内容綜合了礦物學、環境科學、社會學等多領域定義。如需更專業細分領域的解釋,可參考對應學科文獻。
透明度是一個用來描述物體能夠透過光線的程度的概念。它指的是一個物體表面光線穿過後透射出來的能力,即物體的透光性。
透明度的部首是辶,它位于漢字的左側,并且其中間有一橫,表示這是一個與“行”相關的字。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透明度這個詞是由“透明”和“度”兩個詞組合而成。其中,“透明”形容物體具有透光性的特點,“度”表示程度。在繁體字中,透明度的書寫為「透明度」。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透明度這個詞的基本意思是一緻的。在古代,透明度可能以更簡單的形式表達,例如“透明”和“之度”。具體的寫法會隨着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
1. 這塊玻璃的透明度很高,陽光能夠完全透過。
2. 水的透明度可以通過測量光線穿過水體後的強度來判斷。
1. 透明:形容物體能夠透過光線的特性。
2. 透光:指光線能夠穿過物體。
3. 不透明:形容物體沒有透過光線的能力。
1. 清晰:指物體或事物能夠清楚地被看到。
2. 明亮:形容光線充足,讓人能夠清晰地看到物體。
1. 模糊:指物體或事物不夠清晰,無法準确辨認。
2. 不明亮:形容光線不足,讓人難以看清物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