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槁的意思、立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槁的解釋

立即死亡。《韓詩外傳》卷一:“ 鮑焦 曰:‘於戯!吾聞賢者重進而輕退,廉者易愧而輕死。’於是棄其蔬,而立槁於 洛水 之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立槁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立”(站立)和“槁”(枯幹)組合而成,字面意為“站立着枯死”,引申為堅守節操而殉身或因困頓絕望而亡。其含義包含以下核心要點:

一、字義解析

  1. “立”

    指保持直立姿态,象征不屈或堅守。如《說文解字》釋“立”為“住也”,強調靜态的伫立狀态。

  2. “槁”

    本義為草木枯幹,《孟子·梁惠王上》有“草木槁死”之例,喻指生命凋零或精神衰竭。

二、深層引申義

  1. 殉節不屈

    形容人為氣節、信仰而甘願赴死,如《韓詩外傳》載“鮑焦立槁”之事,指隱士鮑焦因不滿時政,抱木絕食而死,彰顯不妥協的精神。

  2. 困頓而亡

    表極端困厄下的死亡狀态,如《莊子·盜跖》中“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強調因社會壓迫導緻的悲劇結局。

三、典籍用例

四、現代應用

該詞屬文言遺存,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人物的語境中,如描述忠烈之士(如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立槁精神)或批判社會不公導緻的悲劇。


參考資料:

釋義綜合《說文解字》《孟子》《莊子》《呂氏春秋》《韓詩外傳》《說苑》等典籍。具體文獻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或《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立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解釋

立即死亡。該詞由“立”(站立、直立)和“槁”(枯萎、枯槁)組成,字面可理解為“站立着枯死”,常形容因外界壓力或内在原因導緻的突然死亡。例如《韓詩外傳》記載,鮑焦因堅持氣節而“棄其蔬,立槁于洛水之上”。

2.引申含義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也可比喻事物迅速失去生機或衰敗,如植物因幹旱枯萎,或人因年老、困境而衰弱。

3.使用場景

4.相關詞語

近義詞:枯槁、速亡;反義詞:生機勃勃、興盛。



“立槁”的核心含義是“立即死亡”,既有字面意義,也包含比喻性衰敗的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八故班枝花不儲價不吝側脈蟬蜍沉湎,沉湎于酬奠辍休倒持太阿颠困二宋豐功佛宇阜颠膚受之訴拂袖而去拐棗固定資金詭道歸理軌律輝容混補急步誡警籍記經濟危機靜脈凱易骒騾寬坐兩手攥空拳禮請鑪櫜甿心銘勳木屧拿周甯宇評點家叵測棄財青缃學親敬棄取人才庫榮衰如膠似漆衰罷霜影叔伯四援泝回螳螂黃雀聽喚溫吞水湘劇相蒙象煞有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