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軍的意思、覆軍的詳細解釋
覆軍的解釋
覆滅全軍。《墨子·非攻下》:“夫無兼國覆軍,賊虐萬民,以亂聖人之緒,意将以為利天乎?”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五伯》:“覆軍殘身,終為僇笑。” 晉 潘嶽 《馬汧督诔》:“夫褊師裨将之隕首覆軍者,蓋以十數。” 清 唐甄 《潛書·止殺》:“覆軍屠城,以取封侯,是食人之肉以為侯祿也。”
詞語分解
- 覆的解釋 覆 ù 遮蓋,蒙:覆蓋。覆溺。覆蔽。覆被(遮蓋,喻恩蔭)。覆庇。 翻,傾倒,敗,滅:覆舟。颠覆。覆滅。覆轍(翻過車的道路,喻曾經失敗的做法)。覆沒(?)。覆水難收。覆巢無完卵(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
- 軍的解釋 軍 (軍) ū 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妌 )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異軍突起。潰不成軍。 軍隊的編制單位,是“師”的上一級。 泛指有組織的集體:勞動大軍。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覆軍的漢語詞典釋義
1. 基本釋義
“覆軍”指軍隊被徹底消滅、全軍覆沒,強調軍事上的慘敗。其中“覆”意為傾覆、滅亡,“軍”指軍隊。該詞多用于描述戰争中的毀滅性結局,如《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遂潰圍南出,終至覆軍。”
2. 古籍用例與語境分析
- 《漢書·李陵傳》:“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轉鬥千裡,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自流涕,然終至覆軍。”此例凸顯将士奮戰仍難逃全軍覆滅的悲壯結局。
- 《孫子兵法·謀攻》:“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其中“破軍”與“覆軍”義近,均指軍事力量的摧毀。
3. 軍事與文化影響
“覆軍”在古代文獻中常與“殺将”并提(如《孫膑兵法·月戰》:“覆軍殺将”),體現戰争中最嚴重的雙重損失。這一概念亦反映傳統兵家“慎戰”思想,如《老子·三十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警示窮兵黩武的後果。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覆軍”詞條釋義。
-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七《項羽本紀》。
-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傳》。
- 《孫子兵法新注》(人民文學出版社),謀攻篇注解。
- 《孫膑兵法校理》(中華書局),月戰篇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覆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覆軍指覆滅全軍,即整個軍隊被消滅或遭受重大失敗。該詞強調軍事上的全面潰敗,常用于描述戰争中的慘烈結局。
二、詞源與結構
- 拼音:fù jūn
- 注音:ㄈㄨˋ ㄐㄩㄣ
- 結構:由“覆”(覆蓋、颠覆)和“軍”(軍隊)組成,屬上下結構組合。
三、古籍用例
- 《墨子·非攻下》:“夫無兼國覆軍,賊虐萬民,以亂聖人之緒。”
- 漢代應劭《風俗通》:“覆軍殘身,終為僇笑。”
- 《漢書·天文志》:“填與辰合則将有覆軍下師。”(指星象預示全軍覆沒的征兆)
四、近義詞與用法
- 近義詞:全軍覆沒、兵敗如山倒
- 用法:多用于史書、軍事文獻或文學作品中,描述戰争失敗的結果,帶有批判性色彩。例如:“褊師裨将之隕首覆軍者,蓋以十數。”(晉·潘嶽《馬汧督诔》)
五、擴展說明
“覆軍”一詞不僅體現古代戰争的殘酷性,也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窮兵黩武的批判。如清代唐甄《潛書·止殺》提到“覆軍屠城,以取封侯”,譴責以戰争暴行謀取私利的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墨子》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欸乃曲白沙隄襃述不老氣不遠千裡當該調斡丁公藤督帥囮場放大定燔炙紛泊浮世高駕公素觚編呼必勒罕護城河薦言焦面王九醞寄主靠得刳腸臘花老憊斂法兩次裡邊離合的神光立侍馬烽名位密遣謬傳樸遬破敝破頭話裒取蒲類窮儉七獻七葉一枝花诠解全祿勸務帬介壖垣入賬殺才省家試辦貪贜壞法通問讬于空言猃猲銜耀小字本禊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