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此蓋栖靈五嶽,未駕夫三清者也。” 唐 呂岩 《七言》詩之四八:“津能充渴氣充糧,家住三清 玉帝 鄉。”
(2).道教對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 ,上清境洞玄教主 靈寶天尊 ,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與同兩個道童火攻道人,張挂三清,衆家鋪設齊備,動起法器。”
(3). 唐 殿名,在 長安 大明宮 内。 唐 李白 《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我君六葉繼聖,熙乎玄風; 三清 垂拱,穆然紫極。” 王琦 注:“《玉海》: 唐 大明宮 内有 三清殿 。” 唐 人亦借指朝廷。《舊唐書·鄭畋傳》:“陛下過垂採聽,超授恩榮,擢於百裡之中,緻在 三清 之上。”
(4).酒名。即清酒。 晉 潘嶽 《桔賦》:“三清既設,百味星爛。” 唐 駱賓王 《初秋登王司馬樓宴得同字》詩:“締賞三清滿,承歡六義通。”參見“ 三酒 ”。
(5).一種以松實、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
(6).三位清廉的人。 明 陳道亨 , 新建 人, 萬曆 十四年進士,官 南京 吏部郎中。同裡 鄧以讚 , 衷貞吉 亦官 南京 ,為官皆清廉,人號“ 江 右三清”。見《明史·陳道亨傳》。
“三清”是道教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三重含義,以下結合權威資料詳細闡釋:
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是仙人居住的至高天界:
三清境分别對應三位創世與教化之神:
玉清元始天尊(天寶君)
上清靈寶天尊(靈寶君)
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源于《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思想:
以上内容綜合自道教典籍及權威詞典釋義,如需完整文獻可查看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三清》是一個詞彙,用來指代道教中的三位至高無上的神明,即玉清、上清和太清。它們被認為是宇宙的最高存在,掌管着天地萬物的運行和生靈的命運。因此,《三清》也代表了道教信仰中最崇高、最神秘的境界。
《三清》的部首是“一”字,表示着它與“一”具有密切的聯繫和相互關系。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為8。
《三清》一詞源自于道教。道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宗教思想和生活方式。在道教中,信仰者追求與宇宙的和諧,通過修煉和領悟,以達到與“三清”神明相通的境地。
《三清》的繁體字寫作「三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差異。《三清》在古時候的寫法稍有不同,以「叁淸」來表達。
1. 修煉者必須達到與《三清》神明溝通的境地,才能獲得道教的無上智慧。
2. 我們要虔誠祈禱,以求《三清》神明的保佑。
以《三清》為組詞的例子:
1. 三清宮:道教的重要宮觀,供奉着玉清、上清和太清。
2. 三清山: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被譽為南嶽、北嶽、嶽陽的合稱。
沒有與《三清》完全相同義的詞彙,因為它是一種特定的信仰和宗教概念。
沒有與《三清》相對立的詞彙,因為它代表了最高的境界和神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