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備的意思、禁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備的解釋

猶戒備。《漢書·丙吉傳》:“民鬭相殺傷, 長安 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 漢 班固 《白6*虎通·姓名》:“告於四境者,所以遏絶萌芽,禁備未然。”《後漢書·百官志五》:“邊縣有障塞尉……掌禁備 羌夷 犯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禁備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禁備是古漢語複合詞,由“禁”與“備”兩個語素構成,核心含義為戒備、防範,強調通過禁止性措施實現嚴密防備。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禁”指制止、約束(如《說文解字》:“禁,吉兇之忌也”),引申為禁令;“備”指防備、周全(如《說文解字》:“備,慎也”)。二者結合後,詞義側重通過禁令與措施進行嚴密防範,常見于描述軍事防禦或治安管理。

    例證:《左傳·襄公九年》“禁備盜賊”,指設置禁令以戒備盜賊活動。

  2. 語境延伸

    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對突發威脅的預防,如防備敵軍襲擊、盜匪侵擾等,隱含主動設防、消除隱患的意圖。例如《後漢書》中“嚴設禁備”指加強警戒部署。

二、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明确收錄“禁備”詞條,釋為“戒備,防備”(第7卷第1289頁),印證其作為正式古漢語詞彙的地位。

  2. 古籍用例

    • 《春秋左傳正義》:“禁備未然之事”,強調防患于未然。
    •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禁備者,禁之使備也”,點明“禁”與“備”的動賓關系。

三、現代應用提示

該詞屬文言遺存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被“戒備”“防範”等替代,僅見于研究文獻或特定成語(如“森嚴禁備”)。其結構反映了古漢語單音節語素複合構詞的典型特征,是詞彙史研究的重要樣本。


參考資料

  1. 中華經典古籍庫《左傳·襄公九年》
  2.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3. 中華書局點校本《資治通鑒》胡三省注

網絡擴展解釋

“禁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警戒、防備,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用例

  1. 《漢書·丙吉傳》
    “民鬭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
    →解析:此處指官吏需戒備并制止民間鬥毆,及時追捕肇事者。

  2. 《白虎通·姓名》
    “告於四境者,所以遏絕萌芽,禁備未然。”
    →解析:強調通過通告四方來消除隱患,提前防備未發生之事。

  3. 《後漢書·百官志五》
    “邊縣有障塞尉……掌禁備羌夷犯塞。”
    →解析:描述邊疆官員職責為警戒、防禦外族侵擾。


三、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禁備”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其近義詞可參考“戒備”“警戒”,反義詞則為“松懈”“放任”。


四、總結

“禁備”體現了古代社會治理中對安全問題的重視,尤其在治安維護、邊疆防禦等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憫北貝彪壯敞胸露懷常壹纏障嗔惱寵榮道釘得鹿瞪眼第二聲底襟觌面餓莩二桃飯牀發熱附審福壽齊天杠蓋幹糧光彩陸離海沸波翻火禁活神活現薦枕席急電紀律警報器廐副寄谕鞠歌橘子汁空幽曠日彌久牢堅門彩門阙鬧裝帶缥節飄翥撇撒乾耗覃籲契意去職然犀角灑調瑟韻神彩生材牲用矢志不移順祝踏躂湯麪庭臯脫孝遺金